首聯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以平平淡淡的敘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詩人兀立在東臯之上,舉目四望,壹種莫可明狀的孤寂無依的愁緒湧上心頭,使之無法平靜下來,以此觀景自然會塗上壹層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並為中間四句寫景提供巧妙的鋪墊。
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壹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詩言辭自然流暢,風格樸素清新,擺脫了初唐輕靡華艷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壹格。
擴展資料:
作品賞析: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麽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壹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
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裏走出來,忽然遇見壹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壹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裏律詩遂定型化,成為壹種重要的詩歌體裁。
而早於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壹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壹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壹層。這正符合律詩的壹種基本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