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東漢曹操。
2. 船到江心補漏遲。《救風塵》元關漢卿。
3. 壹失足成千古恨,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明良記》楊儀。
4.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唐顏真卿。
5.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長恨歌》唐白居易。
6.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唐白居易。
7.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全文》唐李商隱。
8.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七絕·閨怨》唐王昌齡。
1.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全詩內容: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 譯文:面對著美酒高聲放歌,人生的歲月能有幾何?好比是清晨的露水日出就幹,可悲可嘆失去的日月已經很多。慷慨激昂地唱著歌,內心憂慮卻不能遺忘,用什麽來消除憂愁?只有那美酒杜康。穿青色衣領的學子,寄托著我悠長思慕之心。就是因為渴慕賢才,焦慮吟沈直到如今,鹿兒嗷嗷鳴叫呼喚朋友,***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我有了尊貴的貴賓,更會設宴鼓樂盛情款待。清明如約的博學賢才,什麽時候被我招來?我的憂慮發自內心,日日夜夜都不會斷絕,有勞您走過阡陌小路遠道跋涉,枉駕而來致意問候。久別重逢歡宴暢談,感念您還結記著舊日的恩情。月兒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烏鵲尋找依托向南而飛。繞著大樹飛翔三圈,不知可以依些在那根樹枝?大山永遠不會嫌高,大海也永遠不會嫌深。像周公那樣虛心對待賢才,壹定會得到天下人的擁戴。
3. 作者: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壹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壹了中國北方,並實行壹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曹操在中國的影視劇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現,但在歷史上其實是壹個頗有作為的帝王, *** 曾說“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2013年11月,復旦大學通過研究發現曹操既非壹些史學家認為的夏侯氏後人,也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後代。
2. 關於人生悔恨的詩詞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不我以,其後也悔
多少離愁誰得會?人事改,空追悔,
十年壹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欄思深。
益悔風流多不足,須知恩愛是愁根。
3. 是文言文的有關少年優秀事跡的,如司馬光砸缸的,但不要這個,加上李勉埋金天寶中,有壹書生旅次宋州.時李公年少,貧苦,與壹書生同店.而不旬日,書生疾作,遂至不救,臨絕,語公曰:“某家住洪州,將於北都求官,於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兩遺勉,曰:“某之仆使,無知有此,足下為我畢死事,余金奉之.”勉許為辦事.及禮畢,置金於墓中,而同葬焉.後數年,勉尉開封.書生兄弟賫洪州牒來,而累路尋生行止,至宋州,知李為主喪事,專詣開封,詰金之所.勉請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選自《尚書談錄》).這個故事是古人守信用,重情義的表現.“信”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壹,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壹.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互守信用,借以調整統治階級之間、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儒家把“信”作為立國、治國的根本.漢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孔融讓梨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歲時,某月某日,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壹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父大喜.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4. 關於古代聰穎少年的文言文傷仲永 shangzhongyong(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壹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5. 有關少年才人的文言文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齊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齊君曰:“何以知之?”曰:“***載者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濟貧困,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遂敗魏師。
----------------------------------------------------------
子奇16歲,齊王讓他治理東阿。不久齊王就後悔了,於是派遣使者去追回子奇。追他的人回來了,對齊王說:“子奇壹定能治理好東阿的。”齊王說:“妳怎麽知道的呢?”使者回道:“與他同乘壹車的都是白發老人。憑著長者的智慧,年少的人來決斷,壹定能治好阿地的。”子奇到了東阿,將府庫的兵器熔煉成農耕器具,放倉庫的糧食來接濟貧困的人,東阿縣得到了很好的治理。魏國聽說齊國用小孩治理地方,府庫沒有兵器,倉庫沒有糧食,於是起兵攻打。東阿的百姓父親帶著兒子,兄長領著弟弟,靠個人的武器跟魏國大戰,結果打敗了魏國的軍隊。
登陸柳宗元《童區寄傳》
6. 表達悔恨的詩句悔恨 韋莊
六七年來春又秋,也同歡笑也同愁。才聞及第心先喜,
試說求婚淚便流。幾為妒來頻斂黛,每思閑事不梳頭。
如今悔恨將何益,腸斷千休與萬休。
臨江仙 辛棄疾
六十三年無限事,從頭悔恨難追。已知六十二年非。只應今日是,後日又尋思。少是多非惟有酒,何須過後方知。從今休似去年時。病中留客飲,醉裏和人詩。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白居易 《長恨歌》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頭,
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白居易 《長相思》
芳草渡 馮延巳
梧桐落,蓼花秋。
煙初冷,雨才收,
蕭條風物正堪愁。
人去後,多少恨,在心頭。
燕鴻遠,羌笛怨,
渺渺澄江壹片。
山如黛,月如鉤,
笙歌散,魂夢斷,倚高樓
臨江仙 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
蝶翻金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
楞簾珠箔,惆悵卷金泥。
門巷寂寥人去後,
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裊鳳凰兒,
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