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唐詩中最清冷的壹首寫了什麽,蘇軾想模仿,可比不上?

唐詩中最清冷的壹首寫了什麽,蘇軾想模仿,可比不上?

這壹首詩就是韋應物所寫的《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壹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這首詩被蘇軾非常的看重,而且他認為此中的淒冷之意是他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的,所以說蘇軾對這首詩大家贊賞,而且在他的口中,這首詩成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韋應物這個人有非常雄厚的家族背景,他的曾祖父曾擔任唐朝的有成像,因此,受到家族的庇蔭,他也成功的成為了唐玄宗身邊的壹名侍衛,因為他長相清秀俊美,所以說唐玄宗非常的喜歡這個才子韋應物。但是後來因為安史之亂,他看到了壹旦發生戰亂,即使是權力至高無上的君主,也會變得狼狽不堪,所以說他覺得自己空有壹副皮囊,但是胸中並無大誌。所以說他就選擇了去努力學習,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讓自己真正的成為壹個腹有詩書氣息的人才。

韋應物的這壹首詩非常的淒涼,這壹首詩也異常的難以理解,需要仔細的研讀,通過研讀之後,妳才會體會出那壹種孤傲寒冷之意。古代講究以詩傳情,他用這壹手非常淒冷的詩,再向他的有人表示她處地的淒涼,而且這壹首詩也寄托了他深深的相思之情。

蘇軾作為宋朝的大學士,自然是才高八鬥,但是他對這壹首詩絡繹不絕,而且能夠讓蘇軾這種大文豪低頭稱贊,並自嘆不如的詩人並不多。蘇軾也寫了壹句詩,是仿照著她的風格來的,這句詩就是:寄語庵中人,飛空本無跡。蘇軾在寫這首詩的時候,也是絞盡了腦汁,但是還是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