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解釋: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胡天明月,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詩詞名稱:《蘇武廟》。本名:溫庭筠。別稱:溫岐、溫庭雲、溫廷筠、溫八叉、溫八吟。字號:字飛卿。所處時代:唐代。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出生時間:約812(或說824)年。去世時間:約866(或說882)年。主要作品:《過陳琳墓》《歸國謠》《河瀆神》《歸國謠》《蕃女怨》等。主要成就:詩詞創作。
我們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隴上羊歸塞草煙”的詳細介紹:
壹、《蘇武廟》的全文點此查看《蘇武廟》的詳細內容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二、賞析
此詩題為《蘇武廟》全篇正面寫廟僅“古祠高樹兩茫然”壹句。其他七句,均詠蘇武丁年奉使、幽禁匈奴、與漢使相見、皓首歸國,哭吊茂陵等情事,直似壹篇壓縮之蘇武傳。
首聯二句分點“蘇武”與“廟”。第壹句著筆就寫蘇武突然見到漢使,得知他已經獲釋可以回國時悲喜交加的激動心情。漢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漢使到匈奴後,得知蘇武尚在,乃詐稱漢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蘇武系在雁足上的帛書,知武在某澤中,匈奴方才承認,並遣武回國。首句是想象蘇武初次會見漢使時的情景,蘇武在異域渡過漫長歲月,歷盡艱辛,驟然見到來自漢朝的使者,表現出極為強烈、激動、復雜的感情。這裏有辛酸的追憶,有意外的驚愕,悲喜交加,感慨無窮,種種情緒,壹時奔集,難以言狀,難以禁受。詩人以“魂銷”二字概括,筆墨精煉,真切傳神,“魂銷”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繪出蘇武當時內心與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態,深刻地顯示出其思國若渴的愛國精神,這句是蘇武生前事跡的壹個特寫鏡頭。第二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描繪眼前蘇武廟景物。“古祠高樹”寫出蘇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寫蘇武廟中的建築與古樹本是無知物,它們都不知道蘇武生前所歷盡的千辛萬苦,更不了解蘇武堅貞不屈的價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態炎涼的感嘆。透露出詩人崇敬追思之情。
頷聯二句描繪的是兩幅畫,是用逆挽法來追憶蘇武生前的苦節壯舉,懷念蘇武崇高的愛國精神。上壹幅是望雁思歸圖,在寂靜的夜晚,天空中高懸著壹輪帶有異域情調的明月。望著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飛去,壹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雲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不僅敘出了蘇武被流放北海時與國音訊斷絕的史實,而且表現出蘇武只要壹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園,每天希望鴻雁傳書於國、直盼到月上中天的愛國忠心。這句主要寫蘇武思國的心境。下壹幅是荒塞歸牧圖,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只見籠罩在壹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主要寫他胡地牧羊時環境的艱辛、荒涼,表現出貧賤不能移其愛國之誌的胸懷。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境、經歷、心情相互交觸,渾然壹體。這兩句是從廣闊的空間角度來寫蘇武留胡時內心與外在動態、環境。
頸聯二句寫蘇武“回日”所見所感,從相隔迢遙的時間的角度上寫蘇武出使和歸國前後的人事變換。第壹句句說蘇武十九年後歸國時,往日的樓臺殿閣雖然依舊,但武帝早已逝去,當日的“甲帳”也不復存在,流露出壹種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隱含著對武帝的追思。第二句說回想當年戴冠佩劍,奉命出使的時候,蘇武還正當壯盛之年。“甲帳”“丁年”巧對,向為詩評家所稱。由“回日”憶及“去時”,以“去時”反襯“回日”,更增感慨。蘇武出使是漢武帝為之賜節餞行,他自己那時也正在壯年,可是歸漢之“回日”,漢室江山雖然依舊,然而人事卻迥然有異於前了,這裏面包含了極其深沈的感。“回日”句是寫朝廷人事的變更,“去時”暗示了蘇武個人生命歷程的轉換,兩句通過對時間轉換的形象描繪,顯示了蘇武留胡時間之長,也說明了十九年中蘇武所經受的磨難之多。
尾聯二句謂蘇武歷經生死苦難而不失漢節,回來後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嘆年華已逝,表露出作者對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沈怨恨。這壹聯集中抒寫蘇武歸國後對武帝的追悼。漢宣帝賜蘇武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武帝已經長眠茂陵,再也見不到完節歸來的蘇武封侯受爵了,蘇武只能空自面對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經逝去的先皇。這種故君之思,是融忠君與愛國為壹體的感情。最後壹筆,真實感人地展現了壹個帶著歷史局限的愛國誌士的形象。
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歌頌忠貞不屈,心向故國,是時代的需要。
三、溫庭筠其他詩詞
《商山早行》、《洛陽》、《蓮花》、《更漏子》、《送人東歸》。四、註解
蘇武: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堅貞不屈,漢昭帝時始被迎歸。
雲邊:漢要求蘇武回國,匈奴詭言武已死。後漢使至,常惠教漢使向單於說,漢帝射雁,於雁足得蘇武書,言其在某澤中,匈奴才承認蘇武尚在。
雁斷:指蘇武被羈留匈奴後與漢廷音訊隔絕。
胡:指匈奴。
隴上:指蘇武回國後,羊仍回原處。隴,通“壟”,隴關。這裏以隴關之外喻匈奴地。
甲帳:據《漢武故事》記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帳”意指漢武帝已死。
冠劍:指出使時的裝束。
丁年:壯年。唐朝規定二十壹至五十九歲為丁。
茂陵:漢武帝陵。指蘇武歸漢時武帝已死。
封侯:蘇武持節歸來,漢宣帝賜他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逝川:喻逝去的時間。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裏指往事。
五、譯文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蘇武初遇漢使,悲喜交集感慨萬端,而今古廟高樹,肅穆莊嚴久遠渺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胡天明月,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回朝進謁樓臺依舊,甲帳卻無蹤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劍,正是瀟灑壯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封侯受爵緬懷茂陵,君臣已不相見,空對秋水哭吊先皇,哀嘆逝去華年。
六、背景
蘇武是歷史上著名的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堅貞不屈。後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才返回漢朝,前後長達十九年。這首詩就是作者瞻仰蘇武廟後追思憑吊之作。
相同朝代的詩歌
《三姑石》、《暖翠》、《贈別徐侃》、《幽恨詩》、《題賈島墓》、《天臺禪院聯句》、《長恨歌》、《憶江南》、《錢塘湖春行》、《暮江吟》。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蘇武廟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