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顧城,不可模仿,不可沈迷,不可深入,而他的詩歌卻可以久讀

顧城,不可模仿,不可沈迷,不可深入,而他的詩歌卻可以久讀

在豆瓣上看到壹篇對顧城詩的評論,想起這樣壹個遠遠走開如此之久的人。很小的時候見到顧城,那時候他是媽媽的同事,蒼白沈默,很難給人深刻印象的壹個人。再次見他,已是書上的大照片,那時候,他已經遠離此世,人們交頭接耳地議論著他的生死。

那本詩集已經10年沒有翻開,它壹如既往地穿著童裝,沈睡在紛繁淩亂的箱子裏。回頭再看,才發覺自己對美與愛的標準,那時曾如此大地受了他的引誘。他說自己想去西藏,說“越高的地方越接近天國”。

其實我也想去,但是吸引我的並不是西藏,而是西藏那些 美食 。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歡那個“黑夜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句話。但是詩歌就是妳看多了,妳發現那些不起眼的詩詞才美麗。

而我喜歡這壹首,《很久以來》

很久以來

我就在土地上哭泣

淚水又大又甜

很久以來

我就渴望升起

長長的,象綠色植物

去纏繞黃昏的光線

很久以來

就有許多葡萄

在晨光中幸運地哭著

不能回答太陽的詛咒

很久以來

就有洪水

就有許多洪水留下的孩子

1983年6月

妳好像讀起來並沒有什麽特別出彩的地方,但是妳在晚上壹個人的時候,靜靜的讀壹次,我不知道妳什麽感受,但是我覺得很有觸動。就好像我哭唧唧的長大,突然直面死神,那些之前彌留下來的是什麽啊?是希望。

而顧城,不可模仿,不可沈迷,不可深入。大詩人首先要具備的條件是靈魂,壹個永遠醒著微笑而痛苦的靈魂,壹個註視著酒杯、萬物的反光和自身的靈魂,壹個在河岸上註視著血液、思想、 情感 的靈魂,壹片為愛驅動、光的靈魂,在壹層又壹層物象的幻影中前進。他無所知又全知,他無所求又盡求,他全知所以微笑,他盡求所以痛苦。

同時妳會發現很多人性的本質,單純,但是危險的偏執和極端。那就是妳自己!——接近與深入是壹種吸引力吧,所以很多時候也控制不了自己去分享那些詩歌中的韻律和條分縷析的感情。

迷失,然後個人極端,沈迷於想像不能自拔,設置的戲劇不能適用這個 社會 的現實生活——矛盾由此產生。矛盾由此不能解決。除非自我意識重新的蘇醒和摒棄。

所以,我不贊揚詩人們的天性和才氣,那是自殺的另壹種方式,從而也走向現實的身體毀滅。行了。就是這麽多。討論的太多,大同小異,就毫無意義。

本文由“合群不如合自己”創作,喜歡請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