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初春是幾月

初春是幾月

春天是幾月到幾月

春天在北半球的公歷為2月初—5月初,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亞)則是9—11月。

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壹個季節,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是萬物復蘇的季節。

氣象學上以連續5天平均氣溫在10℃以上為春季的開始。春天氣候溫暖適中,中國內陸大部分地區有降雨,萬物生機萌發,氣候多變,乍暖還寒。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自秦代以來,我國就壹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壹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擴展資料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春分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壹刻值千金"的農諺。

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壹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 3月下旬平均氣溫華南北部多為13℃至15℃,華南南部多為15℃至16℃。

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

南方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於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但是,春分前後華南常常有壹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

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春天。

春天是指幾月到幾月

在北半球為公歷3——5月份,而在南半球則從9——11月,如澳大利亞。氣候學上以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為春季的開始。

雅述: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多)步(走)於庭,被發緩形(意喻不受束縛),以使誌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陽:因春天陽光溫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陳子昂詩“白日每不歸,春陽時暮矣”。就是描寫春陽的詩句。

陽春:春天的美稱。唐朝詩人李白詩中就有“陽春召我饒煙景”的詩句。[1]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動,百草新生,大地草綠如茵,繁花似錦,故而得名。陸機詩“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將芳春的特點,寫得入景入神。

蠢:古時“春”“蠢”同音同意,春來蟲動,形聲兼會。

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杜甫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艷陽:因春季陽光燦爛而得此榮名。清代華廣生輯俗曲集《白雪遣音·艷陽春》有句雲:“艷陽天,和風蕩蕩,楊柳依依”。

三春:因為春季包涵了壹、二、三月,而合稱“三春”。孟郊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九春:按民間習俗,十天為壹春,春季有90天,故又稱“九春”。詩人阮籍有詩:“說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踏青:又叫春遊、探春等。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遊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壹種儀式,仿佛只有行了這種儀式,才真正擁有了春天。“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白居易的《春遊》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此外,還有“陽節”、“昭節”、“韻節”、“淑節”、“侖靈”等二十多種雅稱。

每年的第壹季度是指幾月份到幾月份

人們俗稱的“季度”,就是把壹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壹年可以分為四個季度,每個季度歷時3個月. 第壹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 而實際上嚴格的劃分應該為:(按照中國的緯度) 第壹季度:3-5月(春季) 第二季度:6-8月(夏季) 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醫院報表季度: 壹季度:12月21日—3月31日 二季度: 3月21日—6月30日 三季度: 6月21日—9月30日 四季度:9月21日—12月31日如果妳要用的話,英語、語文的用:第壹季度:3-5月 第二季度:6-8月第三季度:9-11月第四季度:12-2月數學的用:第壹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望采納,謝謝)。

開春是什麽時候,幾月?

開春是指春天開始,進入春天。

壹般指農歷正月或立春前後,壹般在陽歷二到三月。 開春是中國歲時習俗。

北方叫接神。福建、臺灣等地最為流行。

日在夏歷正月初壹,但時刻每年不同。中國民間依據皇歷,破當年幹支而定,大致都在天亮之前。

春風吹醒萬物,生機盎然,人體與自然相應,全身代謝日趨旺盛,機能日趨活躍。為此,春季養生保健也要適應這壹特點。

中醫理論素有“春季風氣當令,春氣通於肝”的講法,它指導我們在春季應順應氣候,調節衣食住行。

擴展資料:

詳細釋義 1.春天開始;進入春天。

壹般指農歷正月或立春前後。《楚辭·九章·思美人》:“開春發歲兮,白日出之悠悠。”

晉陶潛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詩:“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 茅盾《春蠶》二:“從今年開春起,他們都只吃個半飽。”

周碧華《開春》(原載《人民日報》1991.4.8):“在我們 洞庭 水鄉,當春天剛剛伸出她的觸須時,鄉親們就說:‘開春了。’春天到了為什麽要說‘開春’呢?我問鄉親,鄉親們搖搖頭,露出了純潔的笑來。”

2.明年的春天。 宋蘇舜欽《贈釋秘演》詩:“開春余行可同載,相與曠快觀滄溟。”

《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聚眾》:“各處縣分村鎮上,立集眾眾買賣的,至開春住罷者。”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四:“這馬硬實,口又青,肚子裏還帶個崽子,開春就是壹變倆。”

參考資料:

開春(春天開始)_百度百科。

春天是幾月份啊

春天又稱春季,是壹年中的第壹個季節,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在北半球為公歷3——5月份,而在南半球則從9——11月。氣候學上以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為春季的開始。

春天的節氣:

1、立春。自秦代以來,我國就壹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壹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2、雨水。雨水節氣的含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

3、驚蟄。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我國大部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壹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壹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

5、清明。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6、谷雨。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

春天是幾月份到幾月份?

春季是二月份至五月份。

四季之壹。從節氣意義上講,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

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4月被定為春季。

氣象工作者就研究出壹種盡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劃分標準,以5天平均氣溫為標準,把冬季以後五天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時開始進入春季,當溫度高於22℃時意味著春季的結束夏季的開始。 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壹個季節,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在北半球的公歷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亞)則是9—11月。

氣象學上以連續5天平均氣溫在10℃以上為春季的開始。春天氣候溫暖適中,中國內陸大部分地區有降雨,萬物生機萌發,氣候多變,乍暖還寒。

春天是哪幾個月份

春天3月---5月

夏天6月---8月

秋天9月---11月

夏天12月---2月

四季的劃分

四季的劃分,我國與西方有所不同。我國的四季劃分方法,強調季節的天文特征:夏季是壹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是壹年中白晝最短,正午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兩季,晝夜均勻,正午太陽高度適中,是冬夏之間的過渡季節。具體地說,它以二十四氣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為四仲(見四季的劃分)。

春季:立春為起點,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

夏季:立夏為起點,夏至為中點,立秋為終點。

秋季:立秋為起點,秋分為中點,立冬為終點。

冬季:立冬為起點,冬至為中點,立春為終點。

這樣的四季,具有明顯的天文意義,但與實際的氣候情況不符。例如,立春和立秋,是春秋二季的開始,而在氣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和冬至,是夏季和冬季的中點,可是在氣候上,它們並非壹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氣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進行天文、氣象和物候觀測的經驗總結,是我國古代的壹項偉大科學成就。它的劃分兼具天文季節和氣候季節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