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唐:是齊梁(或梁陳)詩風的延續並漸趨轉變的時期。
初唐前期詩歌受南朝齊梁詩風的影響較大,貞觀時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圍的宮廷詩人,他們的創作日趨宮廷化、貴族化,多是奉和應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飾辭藻,齊梁積習猶存。
初唐後期,“四傑”的創作開創了不同於宮廷詩人的新詩風,在內容題材、審美追求和風格上都發生了關鍵性的轉變。陳子昂力反齊梁詩風,主張恢復漢魏風骨和風雅的興寄傳統,並且實踐了這個主張。
2、盛唐:是唐詩發展的高峰,呈現氣象恢宏,領域寬闊,成就輝煌的鼎盛局面。
這壹時期湧現出了壹大批風格獨具的詩人,出現了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出現了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成就最卓著的兩位詩人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他們達到了浪漫與現實詩歌創作的頂峰。?
3、中唐:部分詩作趨於空虛,而創作主流則走向深化,藝術風格發展多樣,有百花爭艷之態勢。
這壹時期作家眾多,流派林立。大歷至貞元年間出現了韋應物、劉長卿以山水詩為主的詩歌創作、元結、顧況等新樂府先驅的詩歌創作,以及以錢起、盧綸等“大歷十才子”和李益的邊塞詩創作。
貞元以後出現了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張籍、王建、李紳等人參加的新樂府運動,出現了以韓愈、孟郊為代表追求奇崛險怪的韓孟詩派,還有風格奇譎怪誕的詩人李賀。此外,劉禹錫、柳宗元的詩歌創作也都獨具獨具壹格。?
4、晚唐:詩風復變,多刻意雕琢,然在詩的技藝圓熟之中亦另有其可取之處。
晚唐政治形勢更加惡化,人民生活更加窮困,現實主義的詩歌傳統繼續得到承接。在晚唐詩壇上占顯要位置的是李商隱和杜牧。他們都具有優國憂民的思想,多感概盛世的不可再來,詩中常出現遲暮黃昏的夢幻情調。
擴展資料
唐詩繁榮的主要原因
(1)社會因素?
唐代立國之初至安史之亂前,國勢強大,經濟富裕,朝廷百官宴遊,多唱詩互和,以為談佐之樂。而國家的統壹,南北交通無阻,文人有機會飽覽祖國的大好山河,激發詩情,詩歌的酬唱流傳,蔚成壹時的風氣。
至於安史之亂後, 藩鎮之禍繼起,唐室中衰,加以外患日極,以致詩人大多飽歷離亂,為其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及刺激文學創作的靈感,郁結之情,正可用詩歌來抒發,也促成唐詩的興安。
(2)政治因素
唐代幾個有權力的皇帝,不僅都愛好音樂,並大加提倡。高宗、武後好樂章,常自制新詞,編為樂府。到了玄宗,此風更盛,他自己是詩人、樂師兼優伶,愛好文藝,附庸風雅,對於文藝的發展,有壹定的刺激作用。
另外唐代以詩取士,於是詩歌壹門,成為文人得官幹祿的捷徑,對加強詩歌技巧的訓練和詩歌的普及有重要的作用。?
(3)思想、文化的活躍
唐代的音樂、雕塑、舞蹈、繪畫等,在中國傳統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外來的影響,對詩歌的內容和風格有積極的影響和啟發作用。
(4)詩歌應用價值的提高?
詩歌在唐代社會的應用價值得到空前的提高,如向達官名流謁求進用、送人出使也用詩。自帝王、貴族、文士、官僚,以致道士、歌妓,均有佳作。
百度百科--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