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詩改寫作文360

古詩改寫作文360

1. 改寫古詩巜舟過安仁》360字

有壹次,宋朝詩人楊萬裏坐著小船路過安仁縣時,透過船艙的窗口,看見兩邊的河岸上覆蓋青青的小草,像鋪上了鮮綠的地毯,到處花紅柳綠,鶯歌燕舞,壹切是那麽生機勃勃,那麽欣欣向榮。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艙,佇立在船頭,舉目眺望。這時,春風拂面,花香撲鼻,頓時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於是,他張開雙臂,深深地呼吸著這清新的空氣,盡情地享受著這春天賜於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壹陣清脆的歌聲傳入耳中,定睛壹看,原來不遠處的河面上還有壹只小漁船,船頭坐著兩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子。他倆壹邊劃漿撐船,壹邊放聲高歌。過了壹會兒,這兩個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隨即又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槳,跑進船艙,拿出壹把雨傘站到船頭,將傘撐開。“咦,這時既不下雨,陽光也不強烈,他們拿雨傘幹什麽呢?”楊萬裏覺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將船靠上前問道:“現在風和日麗,妳們為什麽要撐傘呢?”兩個小孩睜大眼睛,歪著腦袋,天真無邪地說:“我們這條船沒有帆,撐開雨傘當帆用唄。這樣,使船既能快速前進,又能省力氣!”楊萬裏這才恍然大悟。他壹面點頭,壹面豎起大拇指稱贊道:“妳們倆太聰明了,居然能想出這麽好的點子。不簡單,不簡單!”

隨後,楊萬裏走進船艙,揮筆疾書:“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壹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就這樣誕生了,壹直流傳到如今。

2. 改寫古詩巜舟過安仁》360字

有壹次,宋朝詩人楊萬裏坐著小船路過安仁縣時,透過船艙的窗口,看見兩邊的河岸上覆蓋青青的小草,像鋪上了鮮綠的地毯,到處花紅柳綠,鶯歌燕舞,壹切是那麽生機勃勃,那麽欣欣向榮。

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艙,佇立在船頭,舉目眺望。這時,春風拂面,花香撲鼻,頓時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於是,他張開雙臂,深深地呼吸著這清新的空氣,盡情地享受著這春天賜於大自然的美景。忽然,壹陣清脆的歌聲傳入耳中,定睛壹看,原來不遠處的河面上還有壹只小漁船,船頭坐著兩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子。

他倆壹邊劃漿撐船,壹邊放聲高歌。過了壹會兒,這兩個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隨即又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槳,跑進船艙,拿出壹把雨傘站到船頭,將傘撐開。

“咦,這時既不下雨,陽光也不強烈,他們拿雨傘幹什麽呢?”楊萬裏覺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將船靠上前問道:“現在風和日麗,妳們為什麽要撐傘呢?”兩個小孩睜大眼睛,歪著腦袋,天真無邪地說:“我們這條船沒有帆,撐開雨傘當帆用唄。

這樣,使船既能快速前進,又能省力氣!”楊萬裏這才恍然大悟。他壹面點頭,壹面豎起大拇指稱贊道:“妳們倆太聰明了,居然能想出這麽好的點子。

不簡單,不簡單!”隨後,楊萬裏走進船艙,揮筆疾書:“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壹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就這樣誕生了,壹直流傳到如今。

3. 古詩改寫《舟過安仁》360字

壹條清澈見底的小河上波光粼粼,水草隨著流水微微擺動,小魚和小蝦自由地在水中遊來遊去.金色的陽光柔和地照射著水,魚鱗閃閃的亮光顯得格外美麗.河岸上,綠茵茵的野草密密麻麻,遠處的山巒高低起伏,就像壹幅迷人的山水畫. 突然,壹陣嬉笑聲打破了寂靜的風景.遠處漂來壹只小船,小船上坐著兩個談笑的小孩.他們壹個穿著紅肚兜,壹個穿著白襯衫,兩個人都赤著腳.壹個大壹點的小孩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突然,壹個小孩撐起了壹頂傘,可並沒有下雨呀?原來他們用傘作船帆,讓風帶船前進呀.船在緩緩地前進,兩個小孩“嘻嘻哈哈”地打鬧,他們真聰明呀。

4. 望洞庭古詩改寫成作文350字

原文: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知,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裏壹青螺。 月光下的洞庭湖,顯得十分柔美和諧。

銀光閃閃的湖面上沒有壹絲波紋,平靜的湖面倒映著天上的秋月,碧空上,壹輪明月鑲嵌在天空之中,把清冷的月光灑向湖面,湖光與月光融為壹體,令人贊嘆不已。湖面上沒有壹絲風,壹點聲音,仿佛壹面從未打磨過的銅鏡。

我登上寶塔,望著洞庭湖湖旁的綠樹紅花;望著洞庭湖上的良辰美景;望著湖中翠綠的君山,山上有著高大挺拔的百年老樹,有名揚中外的名勝古跡,有隱藏在山林中的深山古剎。這洞庭湖銀光閃閃如同壹個白銀盤,這翠綠的君山好似壹只小巧玲瓏的青螺。

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色,我忍不住贊嘆道:“真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呀!” 或: 壹個繁星滿天的夜晚,我來到了最佳觀賞洞庭湖的地方——樓塔。

那天,月亮像壹個剛剛熟的香蕉壹樣,金黃金黃的,星星像壹群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在那墨藍色的天空中跳著屬於她們自己的舞蹈。瞧!月亮正在臭美呢,她對著那面海洋鏡壹會兒梳頭,壹會兒撲粉。

其實啊,那面海洋鏡就是洞庭湖。沒有起風的時候,她就是壹面無暇的鏡子,起風的時候,她的臉上就出現了許多皺紋,仿佛壹下子蒼老了許多。

遠遠望去,壹座君山站立在洞庭湖的正中心,這使我想到了壹個成語:婷婷玉立。 來遊覽洞庭的人原來不只我壹個,我正陶醉在這怡人的景色中時,竟見到了我的老朋友。

瞧!這會兒他正在飲茶呢,還高聲吟道:“真是白銀盤裏壹青螺啊!”我得到了他的提示後,立刻附和道:“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他立刻舉手稱贊:“好詩,好詩!” 這洞庭魚米鄉,誰不記心中啊!在壹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裏,我來到洞庭湖前,我壹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我看到那淡淡的月光灑到湖面上,湖面顯得格外和諧。

水面上風平浪靜,月光把湖面印的就像壹面大大的沒有任何擦痕的銅鏡壹般。放眼遠眺洞庭湖,我意外的發現,湖的中央還有壹座樹木蔥蘢的“君山”,美麗極了。

就好像是潔白的盤子裏托著青青的田螺。看到這裏,讓我想起了劉禹錫的《望洞庭》,不由得低聲吟誦起來: 湖光秋月兩相和,譚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5. 古詩詞改編作文

大概就是吧古詩的情景再現壹下 給妳個例文

改寫《清明》

“沙沙沙!沙沙沙!”又下雨了。雨紛紛揚揚的,輕如牛毛,細如絲線,如塵似霧,從天空飄落下來。那雨輕輕地落在樹枝上,樹枝上的嫩芽鉆出了可愛的小腦袋,睜開美麗的小眼睛,好奇地望著周圍的壹切。雨悄悄地落在草地上,草兒頑強地掀開了壓在它身上的泥土,努力地鉆了出來。它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呵欠,開始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小草這兒壹堆,那兒壹簇,給大地披上了壹層綠衣裳。草叢中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有黃的油菜花、紅的玫瑰花、紫的三角梅、白的郁金香,它們競相開放,爭奇鬥艷。幾只燕子從空中嘰嘰喳喳地飛過,好像在說:“春天來了!春天真美啊!”

可這樣的雨中美景,卻吸引不了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的目光。他們來去匆匆,個個心事重重。行人中,有的扛著掃把,帶著祭品,去掃祖墓,想起去世的親人,心情十分悲痛;有的背井離鄉,外出謀生,前途未蔔,心情壓抑;有的正走在投靠親友的路上,前景不明,更是心煩意亂。他們頭上頂著陰郁的天空,心情在小雨的浸潤中顯得更加沈重了。

行人中,壹個書生模樣的人格外引人註目,他就是杜牧。他身材偏瘦,皮膚白凈,戴著鬥笠,背著行囊,步履艱難。杜牧臉色憔悴,眉頭緊鎖著,形成了“川”字,壹邊走,壹邊還搖頭嘆息著什麽。他已經趕了好幾天的路了,加上這“天公不作美”,陰雨綿綿,到處迷迷蒙蒙,更使他情緒低落。此時此刻,他的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口渴得喉嚨像要冒煙。他多麽想找個地方歇歇腳,吃口熱飯,填飽肚子,再喝上幾口老酒,解解渴,暖暖身子,然後好好地睡上壹覺,該有多爽啊。然而這人生地不熟的,叫他往哪兒找酒家啊。

忽然,從遠處傳來壹陣清脆悠揚的笛聲。那聲音是那樣清脆、悅耳。杜牧的精神不由為之壹振。他擡起頭來,放眼望去,只見迎面走來壹只黃牛,黃牛背上坐著壹個牧童。他大約十壹二歲,黑裏透紅的小臉上有壹雙明亮的大眼睛,顯出了幾分機靈、幾分可愛、幾分淘氣。杜牧心想:有牧童就有村莊,有村莊就有酒家,對了,我何不向他打聽壹下?他想到這裏,走向前去,很有禮貌地問:“小兄弟,請問這兒有酒家嗎?”牧童看見了他,點了點頭,笑了壹笑,向他扮了壹個鬼臉,拿著笛子往身後的方向指了指,意思是:往前走,就有酒家了。杜牧明白了,他連忙謝過牧童,打起精神,加快腳步,往前走去。果然,不久,壹個村子在雨霧中若隱若現,那兒道路兩旁開滿了杏花,幾個酒幌子在隨風飄舞著,好像正向他招手呢……杜牧興奮極了,靈感也隨之而來,壹首七言絕句脫口而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6. 古詩詞改寫壹憶江南320字

改寫《憶江南》

壹個涼風習習的夜晚。我在洛陽城的壹個小巷裏遙望著遠方。洛陽城裏,看不到像江南那樣碧綠又藍的水,只有在江南才能看到這樣的江,那樣的水。此時,他仰起頭,開始回憶江南往事。

春天,每當太陽升起。江面上渡著幾只竹筏小舟,在江面上慢慢滑過。江面風平浪靜,那水碧綠碧綠的,那天蔚藍蔚藍的,簡直可以說是水天相接。

江邊,簡直可以說是花的天堂。那嬌艷的桃花竟相開放,遠遠望去,壹片粉紅。野花也不甘示弱,紅的,黃的,藍的,白的,把草地點綴成了美麗的花布。江邊的垂柳垂著長長的綠發,放眼望去,滿眼綠色,生機勃勃,美景如畫。

南方的燕子也回來了,嘰嘰喳喳地唱著歌,仿佛在向人們吆喝:“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江南使我流連忘返,能不憶江南嗎?

7. 《牧童》古詩改寫成作文450字

綠草如茵的原野,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生機勃勃,翠 *** 流,仿佛是壹條翠綠色的巨大地毯延至天際。

原野上,壹頭老黃牛悠閑地品嘗著青翠的小草,小牧童在舞蝶的誘惑下在原野間忽而奔跑、忽而慢慢地小心挪動……

傍晚時分,活躍了壹天的太陽,隨著壹陣陣涼爽的晚風吹來,漸漸地收斂了光芒,變得溫和起來,像壹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在原野與天的邊緣。興許是懸得太久的緣故,只見它慢慢地下沈,剛壹挨到地面,又平穩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原野的支撐,再壹次任性地在這張碩大無比的綠色床面上頑皮地蹦跳。那壹望無際的原野被夕陽染得深綠深綠。眺望著原野上的夕陽,小牧童驚訝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壹瞬間,那盞紅燈籠會被壹只巨手提走。小牧童瞪大雙眼正在欣賞著,突然那落日顫動了兩下,最後像只頑皮的小兔子,以壹個輕快、敏捷的跳動,悄然無聲的鉆到了草叢裏,向小牧童道了“再見”。

當晚風再次輕輕吹過,雲朵好像感覺到了晚霞的告終,天際邊,那略帶淡紅的雲也散了,他不情願的披上了黑色的紗衣,走掉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田野也寂靜了許多。

突然,伴隨著壹聲輕快,悠閑的笛聲輕響,靜寂的原野頓時又活躍起來。緊接著,笛聲越來越響,越來越近。循著聲音望去,只見壹頭老黃牛慢悠悠的走來,原來是小牧童收工了,只見他頭戴鬥笠,披著蓑衣,側坐在牛背上樂此不疲地吹著笛子,逗弄著帶著少許涼意的晚風。原野上的小草仿佛聽懂了這笛聲似的,在隱隱約約的暮色裏壹起跳起了舞。笛聲穿過樹林,躍過原野,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村口,牧童白發蒼蒼的老爺爺,翹首遠望,正等著他相依為命的小孫子放牧歸來。壹老壹小的出現,給涼風吹拂的原野和小村增添了幾分暖意。

牧童和爺爺吃飽了飯,天色已完全暗了下來,但隱隱約約中還有幾絲月亮微弱的亮光。放了壹天牛的牧童此時累極了,像壹只疲倦的小貓,依偎在柴堆上,連鬥笠、蓑衣也沒脫下,抱著他心愛的竹笛,仰望著月亮,回憶著慈祥的母親,帶著美妙的遐想,在月亮的陪伴下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牧童(呂巖)

呂巖 字:洞賓

草鋪橫野①六七裏,笛弄②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③臥月明。

註釋

①橫野:寬闊的原野

②弄:逗弄。

③蓑衣:棕或草編的外衣,用來遮風擋雨。

譯文

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壹望無垠。笛聲在晚風中斷斷續續地傳來,悠揚悅耳,似乎在和晚風嬉戲。 牧童放牧歸來,在黃昏飽飯後。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賞析

《牧童藝術作品圖片1(16張)牧童》壹詩,向我們展示了壹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我們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閑適。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了作者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向往: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裏休息了。表現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壹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的。

“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

“弄”字,更寫出了壹種情趣,把風中笛聲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在這裏,六七裏和三四聲不是指確定的數字而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的鄉村傍晚的寂靜。

中心

表達了作者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在的生活狀態的向往。

8. 將古詩山行改寫成作文350字左右

深秋時節的壹天,杜牧駕著馬車,沿著壹條石頭鋪成的彎曲小路去爬山。

壹路上,四只活潑可愛的松鼠在壹起舉行跳遠比賽,幾只小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遠處還不時傳來了狗叫聲。來到山腳下,擡頭仰望,壹座座山峰連綿起伏、高聳入,直沖雲霄。在半山間,有幾戶人家,杜牧心想:這真是人間的仙境啊!

他往山上走,發現草木枯黃,沒有壹絲生機,還有壹絲涼意。這時,壹團紅色的東西吸引了他,他連忙下車,發現是壹片楓樹林,那楓葉是那麽熱烈、迷人,比春天的花還耀眼,此時,大詩人杜牧仿佛在壹片紅色的海洋中。

看著這美景,杜牧詩興大發,情不自禁地吟誦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9. 關於根據古詩改寫的作文

李白的《贈汪倫》是壹首膾炙人口的贈別詩。

前兩句正面敘事,後兩句即物起興,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教學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

這首詩為學生想象的自由馳騁提供了依據。我們不妨指導學生把這首古詩改寫成現代文,學生根據古詩的內容動用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李白與汪倫依依惜別的場景,透過字裏行間品味詩人的情感,學生寫出的習作定會別有情趣。

本次課外習作設計適用於小學5、6年級的學生。導寫過程:壹、進入詩境,品味誦讀3、欣賞《贈汪倫》的配樂動畫,教師 *** 旁白關於這首詩的傳說。

二、設身處地,想象體驗1、“李白乘舟將欲行”(3)播放“飲酒賞月”的動畫,教師深情訴說:看到這些,李白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眼前又浮現出那壹幕幕與汪倫相處的情景:飲酒——引導學生想象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教師相機介紹下面情況,以供學生展開想象:在李白的眼中,汪倫是個機智風趣、好學上進的年輕人,誌趣相投、相見恨晚,兩人可稱忘年交;在汪倫的眼中,李白雖然詩名滿天下,卻從無狂妄自大之態,是壹位風度翩翩、學識淵博的學者,又是壹位和藹可親的長者。

賞月——李白對月亮極偏愛,寫了許多有關月的美妙詩句,如《靜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等。可引導學生將它們應用到這壹情境中,汪倫吟誦這些詩句並表達自己的贊嘆之情。

遊玩、下棋、垂釣、吟詩、登山……2、“忽聞岸上踏歌聲”“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楊柳東門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王之渙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裏,終有壹別,李白上了船,船漸漸地遠去了,淚水迷糊了眼睛,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壹首詩——師生齊聲吟誦《贈汪倫》。三、激發表達,改寫古詩1、同學們,今天,我們壹起來到桃花潭邊,壹起經歷那情深意切的送別場景,難道我們還能無動於衷嗎?那就讓我們拿起筆,把這感人的壹幕寫下來吧!5、學生改寫古詩,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四、展示作品,交流評析1、誰願意把自己寫的作文讀給大家聽?教師相機點評。2、欣賞了這個同學的作文,可以說說妳最欣賞或最感動的地方,也可以說說妳個人的看法或建議。

3、教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對話,與詩人暢談,獲得的是語言的滋養、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愛。能用壹句話來談談妳這節課感受嗎?設計點評:我認為學生改寫古詩就是壹個“言意轉換”的過程,我們試以本次習作設計為例加以闡述。

壹、由“言”到“意”的轉換作為古詩的“言”如何轉化為學生心中的“意”?我認為,教師主要引導學生穿透“兩層”,即語表層與內蘊層。從操作層面來看,壹是“對話”,讓學生動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儲備,與詩人進行“對話”,用想象、聯想來充實古詩的“空白”,使古詩內蘊的“意”變得充實與完整。

二是“體悟”,學生在與詩人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古詩,由於學生主體的深層介入和情感的投入,從“語表層”進入“內蘊層”,從而進入古詩的“意境”。在***識的基礎上***鳴,在***鳴的基礎是壹起心跳。

這樣才將古詩賦予生動的靈性,而這就是學生心中的“意”。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引領學生“披文以入情”,通過欣賞、品味與誦讀,讓學生與詩人“對話”,從而明詩意、悟詩情。

接著教師引領學生“設身處地、想象體驗”,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孔子語),設身處地地與詩人對話、交流,通過想象體驗,讓學生進入“使我之心即入乎唐人之心,而又使唐人心,即為我之心”的境地,達到王國維的“以我觀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學生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鳴,從而引發表情達意的心理沖動。

具體地說,就是在文本解讀活動中使學生與作者的心靈在對話情景中達到溝通與默契,攪動積澱在學生心底的生活積累,觸動他們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們產生寫作上的沖動,從而讓語言的激流宣泄出來。二、由“意”到“言”的轉換那麽,如何讓學生把內化於心中的“意”轉化為“言”呢?我認為,這裏將經歷著兩個層面的過程:壹是將內化於心中的“意”轉化為學生的“口頭語言”。

學生在口頭表達中,由於教師創設了壹些情境,有了感興趣的話題,還可以借助體態語,因此,學生表達起來比較容易。二是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也就是學生要以有形的文字把心中形成的“意”準確而又精細地表達出來。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把學生帶進“直抒胸臆,欲罷不能”的地帶,“情動而辭發”。葉聖陶說:“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願望,便想傾吐,於是文章就誕生了。”

此時,學生心中的“意”已經到了“呼之欲出”的境地,達到葉。

10. 求壹篇古詩詞改編的作文

李白帶我去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壯景,蘇軾與我"相步庭中:看那"水中藻行交錯,蓋竹柏影也"的美景,詩人伴我同行,與我度過快樂時光,伴我成長!詩人與我看風景枯黃葉子隨風而落下,不!那不是葉子,那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壯麗風景,告訴我們什麽是奉獻,月亮高高掛於空中,不!那不是月亮!那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哀傷風景,告訴我們什麽是鄉愁,潭水飛奔而下,不!那不是潭水,那是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及汪倫送我情"的愛意風景,告訴我們什麽是友誼!詩人與我看風景,告訴我,秋天的風景,葉落,讓我們懂得奉獻,夜空的風景,月升,讓我們懂嘗到鄉愁,潭水的風景,水流,讓我們明白了什麽是友誼.詩人伴我同行,與我看風景,謝謝妳,告訴我這麽多,謝謝妳,讓我明白這麽多!詩人要我愛母親詩人伴我同行,告訴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輝,妳要愛妳的母親"對啊!我要愛我的母親!母親默默幹著活,掬樓的背影,形成了單調的風景,壹年壹年,風霜遮蓋了妳的笑顏,妳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了解,花靜靜開放,妳無聲地幹活,想告訴妳,妳壹直都是我的奇跡,我其實壹直都懂妳,我是多麽地愛妳,可是,我們之間卻彼此無語,有的只是彼此心的感應,妳倚在門口,無非是在等待我的歸期,妳著急的張望,深情地收候,母親,我要愛妳,關心妳,理解妳,緊緊抱住妳,溫暖妳那顆潮濕的心!詩人伴我同行,要我愛母親,謝謝妳,讓我懂得了我母親,謝謝妳,讓我知道要愛我母親!詩人讓我嘗到鄉愁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往空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往海望"日幕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駛人愁,淚流下,"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日欲落"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詩人讓我嘗到鄉愁,剪不斷,理還亂,別有壹番鄉愁在心頭!詩人伴我同行,謝謝妳,我壹定努力,擁有"會當淩絕頂,壹攬眾山小"的豪情,擁有,"誰言村草心,報得三村輝"的孝順,擁有"采菊東臨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擁有;'衣沾不足惜,但駛願無瑋"的意願!詩人伴我同行,那濃濃愛!那深深愁!那悠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