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村婦 以詩療傷
也許在很多人的腦海中,“詩詞歌賦”是文人才能“把玩”的專利,怎麽都不能將其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聯系起來。但是,這位來自河北邢臺壹小村莊的農村大姐白茹雲卻用行動打破了人們的刻板印象。
白茹雲,40歲,河北邢臺壹名地地道道的農家婦女,6年前患了淋巴癌,為了省24塊錢的路費,經常自己壹個人周轉5小時到位於石家莊的醫院治病化療,鼻子、眼睛、耳朵、嗓子都出了問題,耳朵聽不清,眼睛老流淚,聲帶發音也不好。
生活的磨難並沒有消除白茹雲對詩詞的熱愛,她反而更喜歡詩詞,因為能從詩詞中體會到人生的喜怒哀樂。白茹雲詩詞的積累源自於小時候看弟弟的經歷,弟弟8歲時腦子裏長了壹個瘤,為了不讓弟弟在發病時打他自己的頭,白茹雲就給弟弟唱著背詩,久而久之,自己的詩詞量壹點壹點積累起來。
如今的白茹雲更加豁達,她認為生活的這些波折算不了什麽,她還會繼續堅強的走下去,繼續喜歡古詩詞。
如果用壹句詩來形容白茹雲的人生的話,“千磨萬擊還堅勁”最適合不過。歷盡了磨難,仍能笑看人生,這種精神勝過無數沈甸甸的獎杯。
留守兒童 誦詩思親
馮子壹,8歲,是壹名居住在上海的4年級小學生,連續兩年跳級,小小年紀已經能背誦很多首古詩詞。
小朋友最喜歡的古詩詞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因為父母常年在北京打工,而自己卻只能和姥姥姥爺生活在上海,想用這首詩來表達對父母的思念。
談及對自己父母的思念,馮子壹說自己並不敢直說,因為他怕母親哭,而是將壹首《遊子吟》送給自己的媽媽。
雖然小朋友沒有能夠晉級,但是從小找到自己的愛好,體恤自己的父母,並且擁有超出同齡人很多倍的詩詞積累已經讓所有人為之自豪。
如果用壹首詩來形容這個8歲小男孩的人生:楊萬裏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再合適不過了。初露頭角的小朋友,壹定會擁有生機勃勃的人生。
快遞老曹 作詩解悶
“老曹”本名曹中希,是圓通速遞公司壹名快遞員,負責北京師範大學片區的收派件工作。近幾天,曹師傅登上央視後又熱鬧了朋友圈,圈粉無數,不少同學給他留言“厲害了,我們的老曹”、“曹叔叔棒棒噠”、“這種豁達而又詩意的生活態度太贊了”。
在北師大的“圓通老曹工作室”,工作室面積不算大,玻璃門上他手寫的詩句十分奪目,“天貓抱得美人歸,快遞忙的不知北。壹年光棍只壹回,買得好壞甭後悔。熱愛生活就得美,年輕不跟潮誰隨?建議明年雙十壹,購物盡孝當為最。”在壹個寫字臺上,擺著毛筆、墨汁、詩詞集,旁邊已經寫過字的舊報紙摞了十幾厘米高。曹師傅說,家中老人過世後,已經兩年沒回家過年,春節期間活兒少,正好可以練字看書,“不知不覺寫這麽壹厚摞”。
老曹說,從2010年起他開始在北師大做這份工作,由原先的擺攤設點到現在有個固定的收發工作室,已是第七個年頭。“立冬霧霾鎖京城,勁風過後無影蹤。香山楓葉落幾許,菊花淡雅正開盛。雙十壹瘋購,老師眼下可有空取貨?”“秋去霜也降,菊花盛開傲風霜。今您有壹件,不用慌不用忙,老曹就在樓下望。”雙十壹過後,每有師生收到這樣的短信,“老曹體”是他通知師生們取貨的獨特方式。
鄉鎮女醫 讀詩靜心
牛麗珍,39歲,江蘇濱海的壹名普通鄉鎮醫生。由於衛生院人手緊張,她壹個人兼著3份工作。壹年365天,幾乎有360天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鄉鎮醫生與城市裏醫院的醫生不同,每天都要到村子裏給村民體檢、看病,從醫20年,牛麗珍每天早上6點多鐘就出發去往衛生院,平均每天要接待30人次檢查,加班是經常的事,但她從來沒有叫過苦,也沒有向院領導提過任何要求。
牛麗珍的丈夫在另外壹個鎮衛生院工作,兩人都是忙得腳不點地,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已經上高二的兒子。盡管平時工作很忙,但牛麗珍讀詩學詩卻壹直沒有停止過。雖然在本次比賽中沒有走到最後,但是牛麗珍對詩詞的熱忱從來都不會改變。如果用壹句詩來形容牛麗珍的人生的話,“壹片冰心在玉壺”是對她最真實的寫照,對自己職業的“冰心”,對詩詞的“冰心”都值得所有人敬佩。
今天壹睜眼,很多人的朋友圈就被《中國詩詞大會》濃濃的詩意刷屏了,都說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但是我覺得這些唯美詩詞後面壹個個真實動人扣人心弦的故事,更能撩撥人的情感。
患有淋巴癌的40歲農村大姐白茹雲讓人感動,和白茹蕓經歷相似的還有壹位,主持人董卿受訪時曾提及,在百人團裏有個選手叫黃明霞,是壹個普通農民,學歷只有初中。她曾經是乳腺癌患者,因為病友是壹名詩詞愛好者,她也慢慢受到影響喜歡上了詩詞。治療期間很痛苦很煩躁,詩詞讓她的心情平復不少。後來那個病友去世了,她也沒有放棄古詩詞這個愛好。她在海選中脫穎而出,成為百人團的壹員,雖然最終沒有機會站到舞臺的中央,但她已然是人生贏家。無論生活如何磨蝕和窘迫,她們都沒有斬斷對詩詞的熱愛。
夜深人靜的時候,暫別生活的磨礪,生活的喧囂,讀壹首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詩意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