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親人在中秋團聚已成壹種期望。雖不如春節回家團聚那麽重要,而在古詩文中,中秋思親乃至於月圓相思似乎比春節更甚壹籌。文人墨客借中秋月圓寄托思親的情愫,推而廣之,便有了“明月千裏寄相思”的喟嘆。月夜思親的詩詞作品很多,但好像沒有出現具體的“明月千裏寄相思”的原句。
1、描寫月亮的詩句: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2、翻譯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茫茫的海上升起壹輪明月,此時妳我都在天涯***相望。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裏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妳,只望能夠與妳相見在夢鄉。
3、賞析
《望月懷遠》是壹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壹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壹個奇特的字眼,沒有壹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壹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壹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裏兮***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壹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