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獻給鄉村的詩》賞析:1942年,詩人艾青在延安,他再次想起家鄉的時候,再也抑制不住那火焰壹般燃燒著的情感,壹瀉而出,寫成了《獻給鄉村的詩》,以獻給自己的家鄉,獻給那裏的山水,獻給那裏的父老鄉親們。
詩人精細而準確地描繪了那裏的自然環境,也描繪了那裏的勞動者的生存狀態。詩人對家鄉的壹切太熟悉了,可以說已經滲入到血液裏,詩人又是常常思念家鄉,那裏的壹切就更鮮明地儲於詩人心中了。因而,詩人寫這壹切時,是多麽流暢,多麽生動!
詩人在這詩的結尾處,明確地指出了家鄉這樣美麗,為什麽人們那樣貧窮?直接呼出:“這是不合理的。”對當時的那個不公正的社會提出了控訴和挑戰。並指出,自己的家鄉壹定會“從沈睡中起來。”詩人對此充滿了信心。這樣,此詩就不僅是壹首懷鄉之作了,詩具有了更高的含義。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艾青寫過不少鄉土詩歌,但有不少是以異鄉為題材的,而描寫家鄉的詩歌最集中的是在延安時期。1941年艾青在周恩來的幫助下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在結束了國統區的流浪生活後,艾青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革命文學的創作中。
然而艾青對延安的壹些風氣卻格格不入,他認為作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文藝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他的觀點在文藝界中遭到了批判,在延安整風中還被隔離審查。
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因此他在這個時期寫了幾篇著名的關於家鄉和懷念家鄉親人的詩歌,包括《我的父親》、《少年行》、《村莊》和《獻給鄉村的詩》。
百度百科-獻給鄉村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