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談談《詩經_周南___》的寫作背景及詩歌主旨。

談談《詩經_周南___》的寫作背景及詩歌主旨。

?《詩經_周南___》的寫作背景及詩歌主旨如下:

壹、《關雎》

背景故事:

1、《關雎》的主題思想:這首詩通過壹個男子在河邊遇到壹個采摘荇菜的姑娘,並為姑娘的勤勞、美貌和嫻靜而動心,隨之引起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在夢裏也會夢見那位姑娘的壹系列追求過程,充分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達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摯的思想感情。

詩歌主旨:

2、本篇是詩經的首篇,更加表明了關雎在古代人們心中的地位。

二、《葛覃》

背景故事: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曰:“《葛覃》,後妃之本也。後妃在父母家,則誌在於女工之事,躬儉節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認為是講後妃之德的。而方玉潤《詩經原始》對毛序的觀點進行了駁斥,說:“後處深宮,安得見葛之延於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間鳥鳴叢木景象乎?”

詩歌主旨:

人們常愛用“多義性”來解說詩意,這其實並不準確。“詩言誌,歌永言”(《尚書·堯典》)。當詩人作詩以抒寫情誌之時,其表達意向應該是明確的,不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多種含義。但是,詩人用以表達情誌的詞語,卻往往是多義的。?

三、《卷耳》

古詩主旨:

《《卷耳》佚名 古詩》是壹篇抒寫懷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處尤其表現在它匠心獨運的篇章結構上。舊說如“後妃懷文王”“文王懷賢”“妻子懷念征夫”“征夫懷念妻子”諸說,都把詩中的懷人情感解釋為單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兒和中國的《詩經》專家孫作雲還提出過《《卷耳》佚名 古詩》是由兩首殘簡的詩合為壹詩的看法。這些看法反映出對《《卷耳》佚名 古詩》篇章佳妙布局認識不足的缺陷。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註疏》曰:“《《卷耳》佚名 古詩》,後妃之誌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有進賢之誌,而無險诐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於憂勤也。”余冠英《詩經選》雲:“這是女子懷念征夫的詩。”陳子展《詩三百解題》說:“《《卷耳》佚名 古詩》,當是岐周大夫於役中原,其妻思念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