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意象派詩歌是什麽時期形成的
意象派的產生最初是對當時詩壇文風的壹種反撥。首先,在19世紀後期英國文壇,象征主義、唯美主義與浪漫主義結成壹體,形成新浪漫主義。意象派是在其基礎上演變而 柏格森成的。到20世紀初,傳統詩歌,尤其是浪漫主義、維多利亞詩風蛻化成無病呻吟、多愁善感和倫理說教,只是“對濟慈和華茲華斯模仿的模仿”。龐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規”“革新”地進行詩歌創作的主張。其次,20世紀初柏格森熱流行,這是自叔本華以來非理性主義哲學思想在文學界影響的延伸。意象派的開創者休姆就直接受教於柏格森。柏格森的直覺主義、生命哲學全盤為意象派所接受,成為其主要的理論依據和哲學基礎。意象派詩特別強調意象和直覺的功能。同時,象征主義詩歌流派為意象派開創了新詩創作新路,尤其是詩的通感、色彩及音樂性,給意象派以極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