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隨筆(讀《灞陵行送別李白》

隨筆(讀《灞陵行送別李白》

"嗯,這首詩好象不太象李白的風格。""妳還能從詩裏辨出詩人來?"

李白的詩帶有壹股仙氣,豪爽,酒脫不羈,即便離愁別恨也給人壹種在綿綿中還有力量。

送君灞陵亭, ? 灞水流浩浩。灞陵,灞水指長安別離之地。開頭直奔主題,李白三朋四友多,不是做官的,就是文學上的,感情豐富,寫實中蘊含深情,壹句灞水流浩浩妳就壹幅畫面,詩人與朋友在灞陵亭別離,看著波瀾起伏浩浩蕩蕩的灞水,那種綿綿情思不忍別和內心深處如流水般不可控的感情旋律,情景交融。

? 上有無花之古樹,? 下有傷心之春草。上句鋪陳,這兩句壹筆宕開。那種臨別時不忍分手,上下顧盼,矚目四周,由景實情,無花古樹,萋萋春草,眼前所見,惆悵滿緒,沒有生機。

? 我向秦人問路岐,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建安時代詩人,當時長安作亂,避難荊州。在此暗示友人此別長安帝都的不得意,路岐,也象征人生的另壹條路。時空變幻,斷而復續,與上壹句連連相扣,送之而又欲留,感覺詩人站在灞陵亭壹直目送消失的友人,又急切問秦人我朋友去哪裏,那人說他走的那條路是王粲南登的古道。壹語雙關。

古道連綿走西京,? 紫闕落日浮雲生。連綿的古道,西京長安多少有誌之士來來往往?浮雲,漂浮不定,落日留戀之意,巍巍紫闕上日欲落而浮雲生(此句象征朝廷讒毀忠良,朋友懷憂去國)行者和送行者既有離情別緒,又同時對朝廷的憂慮。

正當今夕斷腸處, 驪歌愁絕不忍聽。前後呼應,點明離別。驪歌指離歌。此刻朋友別離,既不知他去向何方,朝廷又浮雲,我實在不忍聽這離別之歌。飄逸豐滿,隨手寫去,信手拈來,情景交融,對友人,對政局的愁緒連綿不散。李白的詩感覺當下即是擁有,即刻瀟灑,即刻憂愁,不要斷斷續續,而這壹首卻讓妳久久回味,世事浩茫。

文化傳承,跨越時空。難道只有古人有"詩和遠方"?塵埃中,都如此。唯有讀書讓妳不流入市俗,滿懷歡喜,自由自在。古人讀書齊家治國,現在又何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