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有感(清)王凱泰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清)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中元日齋中作(明)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輞川舊擬施為寺,內史新邀寫得經。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沈冥不願醒。
中元夜百花洲作(北宋)範仲淹
南陽太守清狂發,未到中秋先賞月。百花洲裏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鬥疏。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壹笛吹銷萬裏雲,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雨中呈子晉(南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茲辰喜佳節,涼雨忽驚秋。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炎氣壹以去,恢臺逝不留。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子亦玩文史,及此同優遊。
日贈張尊師(唐)令孤楚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閑。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
中元日觀法事(唐)盧 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雲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羽衣淩縹緲,瑤轂輾虛空。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
中元觀法事步虛虛(唐)殷堯藩
兀都開秘錄,白石禮先生。上界秋光凈,中元夜氣清。星辰朝帝處,驚鶴步虛聲。玉洞花長發,珠宮月最明。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中元作(唐)李商隱
降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夜(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侶(選 壹)(唐)陸龜蒙
橘齋風露已清余,東郭先生病未除。孤枕易為蛩破夢,短檐難得燕傳書。廣雲披日君應近,倒影栽花我尚疏。唯羨羽人襟似水,平持旄節步空虛。
2.有關梅蘭竹菊的詩句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金尊。 落花 宋祁 墜素翻紅各自傷,青樓煙雨忍相忘。
將飛更作回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 滄海客歸珠有淚,章臺人去骨遺香。
可能無意傳雙蝶,盡付芳心與蜜房。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壹首(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壹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三衢道中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梅花絕句(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 李郎的詩 梅 壹度相思壹度逢,最情癡處最多情。
三千樹居孤山下,此枝偏生山之陵。 秋瑾的《梅》 壹度相逢壹度思,最多情處最情癡。
孤山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 贈範曄 陸凱 南朝 宋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壹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遊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壹樹梅花壹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高二2王淑樺)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壹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醜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壹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裏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壹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壹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立春日賞紅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東風轉鬥杓,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壹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
應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辨,萬卉叢中奪錦標。
憶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
西湖梅 元·馮子振 蘇老堤邊玉壹林,六橋風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鴛鴦梅 元·馮子振 並蒂連技朵朵雙,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畫角驚吹散,片影分飛最可傷。
題畫墨梅 元·陶宗儀 明月孤山處士家,湖光寒浸玉橫斜。 似將篆籀縱橫筆,鐵線圈成個個花。
陽山道中 元·釋善住 雨余春澗水爭分,野雉雙飛過古墳。 眼見人家住深塢,梅花繞屋不開門。
題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壹兩行,畫空疏影滿衣裳。 冰華化雪月添白,壹日東風壹日香。
早梅 清·寧調元 姹紫嫣紅恥效顰,獨從末路見精神。 溪山深處蒼崖下,數點開來不借春。
枯梅 清·吳淇 奇香異色著林端,百十年來忽興闌。 盡把精華收拾去,止留骨格與人看。
題畫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轉乾坤屬畫家。 筆底春風揮不盡,東塗西抹總開花。
題畫梅 清·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梅花詩 清·俞樾內子 耐得人間雪與霜,百花頭上爾先香。 清風自有神仙骨,冷艷偏宜到玉堂。
和內子梅花詩 清·俞樾 庭院無塵夜有霜,見來不是等閑香。 寒宵同作羅浮夢,絕勝東坡在雪堂。
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犖 探梅冒雨興還生,石逕鏗然杖有聲。 雲影花光乍吞吐,松濤巖溜互喧爭。
韻宜禪榻閑中領,幽愛園扉破處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
落梅 清·律然 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裏聞。 林下積來全是雪,嶺頭飛去半為雲。
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
梅 花 詩 高啟 瓊枝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
3.關於寒露的詩句《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作者:龍泉仙人
寒露過後秋風涼,
滿山紅遍換新裝,
中原大地忙種麥,
來年夏季金滿倉。
《寒露》作者:飲水的魚
竹籬黃花已向晚,淡月初升風初停。
天高雲去歸有處,水遠夢回心不同。
露因相思起寒意,鳥為離別落悲聲。
何如把酒邀壹曲,壹路清歌直向東。
《寒露》作者:元平
寒露時節雁南遷,霧氣冰冷霜滿天。
南國葉飛秋正濃,北疆雪飄始著棉。
菊盛黃華鳥無蹤,摘棉割豆搶時間。
食甘補氣防感冒,健脾養肺保康安。
《寒露》 作者:冰山雪峰
太陽黃經195°
寒露招搖
桐葉疏
月白清光滿
彩熒姍姍
風搖落葉墜
氣凝秋聲寒
晨蛩驚夢
送目衡水湖
蕭蕭風舞
滿荷槁枯
翹首雲端外
露霧地連天
微雲相續綿延
望斷流年盡蹉跎
遙問蒼松可耐寒
4.有關化雪的詩句1、《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唐代: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壹寂寥!
譯文:和煦的太陽照耀著大地,積雪大半已消融,解凍的路面布滿泥濘,經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壹片青蔥,馬聲洪亮,催促主人上路。
雲霧繚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隱時現,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面。
妳的誌向像鴻雁壹樣鮮明,躊躇滿誌,而我的心情卻像懸掛在空中的旗幟般空虛。
我們原來是壹起從京城到宣州任職的,此時卻不能壹同回去了,在這風光明媚的春日裏,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後,將會感到非常寂寞的。
2、《昭君怨·春到南樓雪盡》——宋代:萬俟詠
春到南樓雪盡。驚動燈期花信。小雨壹番寒。倚闌幹。
莫把欄幹頻倚。壹望幾重煙水。何處是京華。暮雲遮。
譯文:春天來臨,南樓上的積雪已經化盡。春到來,元宵燈節期間群花也依次綻放。剛下過小雨仍有寒意,獨自壹人依靠著闌幹思緒飄遠。
不要總是依靠在闌幹上,因為眺望遠方也只能看到那層層疊疊的煙水。汴梁在哪裏呢?被黃昏時的雲霞與霧氣遮住了。
3、《觀獵》——唐代: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裏暮雲平。
譯文:狂風聲裏,角弓鳴響,將軍狩獵渭城郊外。秋草枯黃,鷹眼更加銳利;冰雪消融,馬蹄格外輕快。
轉眼已過新豐市,不久又回細柳營。回頭遠眺射雕荒野,千裏暮雲平展到天邊。
4、《青松》——近現代: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譯文:厚厚的壹層雪壓在松枝上,仔細看壹看,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這青松有多麽純潔多麽高大,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了之後才能看到。
5、《早梅》——唐代:張謂
壹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村路 壹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譯文:有壹樹梅花淩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人們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開放,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5.關於玉門關的古詩唐*王之渙 《涼州詞》黃沙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維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註:陽關即玉門關]唐*駱賓王《在軍中贈先還知己》蓬轉俱行役,瓜時獨未還.魂迷金闕路,望斷玉門關.獻凱多慚霍,論封幾謝班.風塵催白首,歲月損紅顏.落雁低秋塞,驚鳧起暝灣.胡霜如劍鍔,漢月似刀環.別後邊庭樹,相思幾度攀.唐*王昌齡 《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唐*胡曾《獨不見》玉關壹自有氛埃,年少從軍竟未回.門外塵凝張樂榭,水邊香滅按歌臺.窗殘夜月人何處,簾卷春風燕復來.萬裏寂寥音信絕,寸心爭忍不成灰.唐*胡曾 《詠史詩·玉門關》西戎不敢過天山,定遠功成白馬閑.半夜帳中停燭坐,唯思生入玉門關.唐*柳中庸 《征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唐*李白 《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元*張養浩《雙調·沈醉東風》班定遠飄零玉關,楚靈均憔悴江幹.李斯有黃犬悲,陸機有華亭嘆.張柬之老來遭難.把個蘇子瞻長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懶.清*楊昌浚 《邊塞詞》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
6.描寫中元節的詩句 中元節詩詞有哪些(壹):中元節也是鬼節
《中元節有感》——王凱泰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解析: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描寫出了福建壹帶過中元節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是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釋放大量孤魂野鬼,讓其暫享人間祭祀,稱之為地官赦罪。而佛教中稱為“盂蘭節”。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
(二):中元節也是盂蘭盆節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解析:清代詩人龐塏的《長安雜興效竹枝體》壹詩,形象地描繪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的情景。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壹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麽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壹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三):中元節不僅是中元節
《中元日觀法事》——盧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雲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淩縹緲,瑤轂輾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
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
唐代詩人盧拱的《中元日觀法事》,描寫出了觀中元節中道家做法事的感悟。此詩中詩人雖然明寫觀法事,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描寫壹副太虛遨遊的景象,讓人憑空多了壹些人世的感悟,對世事看得更加清平。
7.關於鬼節的詩句有哪些1、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清 ·王凱泰《中元節有感》釋義:到處做道場以普渡、安頓那些孤獨的鬼魂,各家的門上貼紅箋大書“慶贊中元”,並為已經逝去的先人設下酒肉祭品。
2、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唐·李郢《中元夜》釋義:在江南水寺的中元夜,好似看見欄桿邊有月下嫦娥樣子美麗的姑娘。仙姿神態,分外美麗。
3、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清·龐塏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釋義:此詩句描述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的情景。4、欣欣來認祖先名,梵杵丁東月二更。
滿地紙錢香篆冷,更無真哭兩三聲。——宋·宋伯仁《觀寺中盂蘭盆會有嘆 》釋義:描述祭拜祖先的場景,感嘆真正傷心的有幾個。
5、殿閣新秋氣象清,玉階露冷半雕冥。六宮最重中元節,院院燒香讀道經。
——宋·王仲修《宮詞》釋義:描述深宮之中祭奠中元節的情景,更是描述深宮之內的寂寥冷清。6、天上臺星對南極,人間佳節是中元。
壹時閩越看前輩,千載機雲見遠孫。香火祝公如衛武,他年勛業照乾坤。
——宋·黃公度《賀陸鹽允濟》 釋義:對先人的追思,尊敬,對後人的期望勉勵。7、兩月三喪哭不幹,雁行相對雪衣冠。
紅燈照渡同千盞,翠竹揚旙各壹竿。幾處舊家都夢影,壹叢新鬼暫盤桓。
——明·王彥泓《盂蘭盆道場即事》釋義:心裏非常的悲痛,淚痕不幹。對已亡人之人的深切悼念和追思。
8、幡影幢幢鬼面燃,三牲祭向凈壇前。不知塵海茫茫劫,誰為蒼生解倒懸?——當代·熊盛元《中元節感賦》 釋義:描寫中元節紀念先人的場景,哀思現實中誰又能解救天下百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