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寫踐行場面,帳內帳外互相映襯,表現友情濃烈深摯、心胸豁達豪放的詩句是那句?

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寫踐行場面,帳內帳外互相映襯,表現友情濃烈深摯、心胸豁達豪放的詩句是那句?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1、原文如下: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註釋: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各民族的通稱。

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裏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壹樣。

珠簾:用珍珠串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形容簾子的華美。羅幕:用絲織品做成的帳幕。形容帳幕的華美。這句說雪花飛進珠簾,沾濕羅幕。“珠簾”“羅幕”都屬於美化的說法。狐裘(qiú):狐皮袍子。錦衾(qīn):錦緞做的被子。錦衾薄(bó):絲綢的被子(因為寒冷)都顯得單薄了。形容天氣很冷。

角弓:兩端用獸角裝飾的硬弓,壹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控:拉開。都(dū)護:鎮守邊鎮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鐵衣:鎧甲。難著(zhuó):壹作“猶著”。著:亦寫作“著”。

瀚(hàn)海:沙漠。這句說大沙漠裏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闌幹:縱橫交錯的樣子。百丈:壹作“百尺”,壹作“千尺”。慘淡:昏暗無光。

中軍:稱主將或指揮部。古時分兵為中、左、右三軍,中軍為主帥的營帳。飲歸客:宴飲歸京的人,指武判官。飲,動詞,宴飲。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當時西域地區兄弟民族的樂器。這句說在飲酒時奏起了樂曲。羌笛:羌族的管樂器。

轅門:軍營的門。古代軍隊紮營,用車環圍,出入處以兩車車轅相向豎立,狀如門。這裏指帥衙署的外門。風掣(chè):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掣:拉,扯。凍不翻:旗被風往壹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

輪臺:唐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境內,與漢輪臺不是同壹地方。滿:鋪滿。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山回路轉:山勢回環,道路盤旋曲折。

3、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壹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裏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妳回京去,妳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妳,雪上只留下壹行馬蹄印跡。?

4、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 。大歷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5、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壹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全詩以壹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