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新買寵出新意,莫生尤物為瘡痏。
我願天公憐赤子, 不妨長作嶺南人。 〔白居易《荔枝圖序》〕 密移造化出閩山。
殼如紅繒。 日啖荔枝三百顆, 二日而香變,禁禦新栽荔枝丹,風枝露業如新采。
〔文徵明《新荔篇》〕 羅浮山下四時春,知是荔枝龍眼來,天寶歲貢取之涪。〔徐火勃《詠荔枝膜》〕 壹日而色變。
永元荔枝來交州, 漿液甘酸如醴酪,五裏壹堠兵火催, 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
雨順風調百谷登?致養口體何陋邪惡,片片桃花雨後嬌, 三日而味變。 宮中美人壹破顏, 膜如紫綃。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蘇軾《荔枝嘆》 十裏壹置飛塵灰! 洛陽相君忠孝家,驚塵濺血流千載, 瓤肉瑩白如冰雪, 無人知是荔枝來, 盧橘楊梅次第新。〔白居易《荔枝圖序》〕 盈盈荷瓣風前落,前丁後蔡相籠加,可憐亦進姚黃花,從次江鄉亦萌蘗,民不饑寒為上瑞。
顛坑仆谷相枕藉。 至今欲姇林甫肉, 色香味盡去矣。
〔蘇軾《食荔枝二首〔並引〕》〕 長安回望繡成堆。 吾君所乏豈此物。
飛車跨山鶻棋海,今年鬥品充官茶,無人舉觴酹伯遊。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 四五日外。
2.關於荔枝的 詩句1.晚唐詩人杜牧《過華清宮三絕》詩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搏楊貴妃紅顏壹笑,不惜勞師動眾,千裏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壹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3.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壹次吃到荔枝.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亦足見他對荔枝的喜愛.
4.宋·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禦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艷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壹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5.明·徐勃《詠荔枝膜》:“曾向忠州畫裏描,胭脂淡掃醉容消.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6.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顧氏自閩中移荔枝數本,經歲遂活.石田使折枝驗之,翠葉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閩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賦.
錦苞紫膜白雪膚,海南生荔天下無.
鹽蒸蜜漬失真性,平生所見唯萎枯.
相傳尤物不離土,畏冷那得來三吳.
顧家傳來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遠人無憑未敢信,持問閩士鹹驚呼.
還聞累累生數子,絳綃裹玉分明是.
未論香色果如何,只說形模已珍美.
千載空流北客涎,壹朝忽落饞夫齒.
白圖蔡譜漫誇張,文飾寧如親目視.
飽啖只於鄉裏足,鮮嘗漸去京師邇.
不須更作嶺南人,只恐又無天下痏.
朝來自訝還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雖雲遠附商船達,不謂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無近遠,故應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氣遷,造化竟為人事奪.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蘗.
由來沃衍說吾鄉,異品珍嘗曾不乏.
不緣此物便增重,無乃人心貴希闊.
福山楊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東南.
風情氣味不相下,稱絕今兼荔枝三.”
3.與荔枝有關的詩句有哪些與荔枝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壹》
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樓對酒》
壹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 丘浚《詠荔枝》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 —— 丘浚《詠荔枝》
五月鰣魚已至燕,荔枝盧橘未應先; —— 何景明《鰣魚》
揉藍霧霧薔薇淺,半露冰肌玉不如。 —— 丘崈《鷓鴣天(詠綠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蘇軾《食荔枝》
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 —— 歐陽修《浪淘沙》
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 李師中《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 張籍《成都曲》
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 —— 白居易《種荔枝》
希望能幫助到妳
4.描寫“荔枝”的詩句有哪些1.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____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2.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____蘇軾《惠州壹絕》
3.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____張籍《成都曲》
4.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____丘浚《詠荔枝》
5. 喚起封姨清晚景,更將荔子薦新圓。____張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6. 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____李師中《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
7.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陳輝《荔枝》)
8.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蘗”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9. “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明代徐《詠荔枝膜》)
10. 甘露凝成壹顆冰,露濃冰厚更芳馨” (範成大的《新荔枝四絕》)
5.關於荔枝的詩句1、《惠州壹絕 / 食荔枝》宋代: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譯文: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2、《減字木蘭花·荔枝》宋代:蘇軾 閩溪珍獻。
過海雲帆來似箭。 玉座金盤。
不貢奇葩四百年。 輕紅釅白。
雅稱佳人纖手擘。 骨細肌香。
恰是當年十八娘。 譯文:福建產的珍貴貢品,經海運輸的船隊來往快速。
玉座的金盤空空也,貢到不貢荔枝的歷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殼輕紅、肉濃白,正適合美女的細長的手去剝開它。
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當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鄉子·雙荔枝》宋代:蘇軾 天與化工知。
賜得衣裳總是緋。每向華堂深處見,憐伊。
兩個心腸壹片兒。 自小便相隨。
綺席歌筵不暫離。苦恨人人分拆破,東西。
怎得成雙似舊時。 譯文:天同造化說,他恩賜給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紅色的。
每每朝華堂深處壹看,可憐妳,雖有兩顆果核,可肉是連成壹片的。從小,我倆就形影不離,在盛美的唱歌勸酒的宴席上,壹刻也未分開。
極端痛恨將兩個核仁壹個個地打成兩半,怎能恢復那成雙成對昔日苦戀模樣。 4、《成都曲》唐代:張籍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裏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譯文:新雨初霽,錦江西面煙波浩瀚水碧綠,山頭嶺畔,荔枝垂紅,四野飄溢清香。
城南萬裏橋邊有許多酒家,來遊玩的人最喜歡在哪家投宿呢? 5、《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宋代:李師中 子規啼破城樓月,畫船曉載笙歌發。 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佳人相對泣,淚下羅衣濕。 從此信音稀,嶺南無雁飛。
譯文:在夢中被子規鳥的啼叫喚醒,擡頭向窗外望去,城樓上掛著壹彎殘月,仿佛被子規鳥啼破了似的。我乘著華麗的船就要出發,江水清澈,兩岸的荔枝,嬌紅欲滴;蒙蒙的細雨,籠罩萬家。
在別離之時,佳人與我相對而泣,熱淚滾滾,打濕了錦衣。此去壹別,天各壹方,不知何日重逢。
嶺南偏遠,鴻雁難以飛到,想必書信稀少。
6.關於荔枝的 詩句1.晚唐詩人杜牧《過華清宮三絕》詩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搏楊貴妃紅顏壹笑,不惜勞師動眾,千裏送荔枝的事.2.唐·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壹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3.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壹次吃到荔枝.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亦足見他對荔枝的喜愛.4.宋·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禦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艷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壹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5.明·徐勃《詠荔枝膜》:“曾向忠州畫裏描,胭脂淡掃醉容消.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6.明·文征明《新荔篇》:“常熟顧氏自閩中移荔枝數本,經歲遂活.石田使折枝驗之,翠葉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閩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賦.錦苞紫膜白雪膚,海南生荔天下無.鹽蒸蜜漬失真性,平生所見唯萎枯.相傳尤物不離土,畏冷那得來三吳.顧家傳來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遠人無憑未敢信,持問閩士鹹驚呼.還聞累累生數子,絳綃裹玉分明是.未論香色果如何,只說形模已珍美.千載空流北客涎,壹朝忽落饞夫齒.白圖蔡譜漫誇張,文飾寧如親目視.飽啖只於鄉裏足,鮮嘗漸去京師邇.不須更作嶺南人,只恐又無天下痏.朝來自訝還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雖雲遠附商船達,不謂滋培遂生活.始知生物無近遠,故應好事能回斡.卉物聊占地氣遷,造化竟為人事奪.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蘗.由來沃衍說吾鄉,異品珍嘗曾不乏.不緣此物便增重,無乃人心貴希闊.福山楊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東南.風情氣味不相下,稱絕今兼荔枝三.”。
7.關於荔枝的詩詞1.晚唐詩人杜牧《過華清宮三絕》詩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搏楊貴妃紅顏壹笑,不惜勞師動眾,千裏送荔枝的事.2.唐·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壹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3.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壹次吃到荔枝.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亦足見他對荔枝的喜愛.4.宋·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禦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艷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壹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5.明·徐勃《詠荔枝膜》:“曾向忠州畫裏描,胭脂淡掃醉容消.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6.明·文征明《新荔篇》:“常熟顧氏自閩中移荔枝數本,經歲遂活.石田使折枝驗之,翠葉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閩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賦.錦苞紫膜白雪膚,海南生荔天下無.鹽蒸蜜漬失真性,平生所見唯萎枯.相傳尤物不離土,畏冷那得來三吳.顧家傳來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遠人無憑未敢信,持問閩士鹹驚呼.還聞累累生數子,絳綃裹玉分明是.未論香色果如何,只說形模已珍美.千載空流北客涎,壹朝忽落饞夫齒.白圖蔡譜漫誇張,文飾寧如親目視.飽啖只於鄉裏足,鮮嘗漸去京師邇.不須更作嶺南人,只恐又無天下痏.朝來自訝還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雖雲遠附商船達,不謂滋培遂生活.始知生物無近遠,故應好事能回斡.卉物聊占地氣遷,造化竟為人事奪.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蘗.由來沃衍說吾鄉,異品珍嘗曾不乏.不緣此物便增重,無乃人心貴希闊.福山楊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東南.風情氣味不相下,稱絕今兼荔枝三.”。
8.著名詩句“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所屬哪篇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人到晚年,常常會回憶青春年少的風華,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訓。壹個王朝的
興、盛、衰、亡正與壹個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對於晚唐詩人來說,開元、天寶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夢,而安史之亂恰似驚破美夢的怪影。於是這段史事,便成了詩人們反復歌詠的題材,杜牧這首《過華清宮絕句》是其中最負盛名的壹首。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遊樂之所,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於四川至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壹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詩詠華清宮,卻以“長安回望”領起,由望中景色的展開,導引讀者漸入深境。首句敘寫詩人在長安回首南望華清宮時所見的華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實寫,又啟下。“繡成堆”語意雙關,既點明驪山被兩旁的東繡嶺和西繡嶺所簇擁,佳木蔥蘢,花繁葉茂,又是描繪有無數層疊有致、富麗堂皇的建築掩映其間,宛如壹堆錦繡,暗隱開元繁華如花團錦簇。由此,詩人驀地升騰起壹種回顧歷史、反省歷史的責任感,由景而發歷史之感慨。正是“山頂千門次第開”以下三句,承上而來,回顧歷史。第二句將鏡頭推進集中於“繡堆”的頂端,露出了那深宮重苑,從中可見唐玄宗、楊貴妃當年生活的奢華,並給讀者設下疑竇:殿門森重,那“山頂千門”為何要“次第”大開?第三句前四字“壹騎紅塵”猶如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將讀者的視點移向了山路:黃土飛揚,壹騎如飛。人們不禁因這兩幅跳躍的景象再生懸念:禁門連開,快馬驛傳,難道有什麽軍國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轉折,使人雖然松了口氣,卻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氣氛憋得非要馬上知道結果,詩人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原來這都是楊貴妃使然。當她看見“壹騎紅塵”奔馳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為這是來傳送緊急公文,誰想道馬上所載的是來自涪洲的鮮荔枝呢!詩的結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揭示了“安史之亂”的禍根:這繁華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們難以想象的地步!讓人不禁聯想到當年周幽王為博褒姒壹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而導致了西周的敗亡。詩人詠嘆天寶軼事,旨在警醒後來的君主,不要因貪圖享樂而延誤國事。但是,詩人既未寫“安史”亂起、玄宗倉惶出逃、馬嵬坡演出悲劇的慘狀,也沒有羅列玄宗遊樂疏政、驕奢淫逸的生活現象,而是把千裏送荔枝博取貴妃壹笑這樣壹件“小事”突現出來,於細微處發現歷史問題。“壹騎紅塵妃子笑”,把騎馬飛奔,千辛萬苦趕送鮮荔枝的差官,同貴妃嫣然壹笑進行了絕妙的對比,把如此嚴肅的歷史主題在壹個“笑”字中形象表現出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杜牧創作本題時***寫了三首,組詩的二、三首分寫華清宮中楊妃《霓裳羽衣舞》、安祿山《胡旋舞》二事,而以“舞破中原始下來”、“風過重巒下笑聲”分別作結,點出結果,啟人沈思。此錄以互參: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壹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其二)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