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143篇的經文解釋亮光如下:
大衛的禱告是教人遵守神的旨意而不是自己的意思。求引導的禱告,如果沒有認識到是神的能力在指導人的生活的話,那禱告便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壹、詩篇
1、亦譯《聖詠集》。《希伯來聖經》文集的壹卷。《聖經》中最大的詩歌集。收錄150篇詩,皆以希伯來文寫成。
2、或為照應“摩西五經”而分成5卷(依次為第1至41篇、第42至72篇、第73至89篇、第90至106篇、第107至150篇)。按部分篇目的題記,約100篇出自大衛、所羅門等知名人物。
3、壹些學者主張,多數篇章實際寫於大衛、所羅門之後,先被編成若幹小型詩集。全卷至公元前2世紀形成定本,紀元前後成為猶太教正典。
4、可分為訓誨詩、贊美詩、祈願詩、詠史詩、詛咒詩、禱告詩、朝聖詩、律法詩、懺悔詩、彌賽亞詩等類型,基本主題是贊美上帝,表達詩人在各種際遇中對上帝的呼求、禱告、盼望、懺悔和頌贊。
5、多數篇章最初用於聖殿的崇拜儀式,可合樂詠唱,壹些詩的題記中註有所用曲調或樂器。
二、寫作背景
1、關於詩歌的寫作背景,部分標題中有所說明,如第3,7,18,34,51,52,54,56,57,59,60,63,142等。
2、因《詩篇》中多數作品最初都為聖殿唱詩班所詠唱,它們和音樂及伴奏便有密切不可分的關系。詩的標題中涉及伴奏的樂器和音調。
三、歷史沿革
1、《詩篇》的成書經歷了數百年的漫長時間,最早的資料源於何時迄無確考。壹般認為,它的早期萌芽出現於統壹王國時代。
2、多數作品形成於分國時期,有些在被擄之後,還有些為時更晚。例如137篇明確屬於被擄至巴比倫後的哀傷詩,第126篇反映歸回時期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