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涼添幾許"的上壹句是秋風雜秋雨。
四時之風
北宋·郭熙
春風能解凍,和煦催耕種。?
裙裾微動搖,花氣時相送。?
夏風草木熏,生機自欣欣。?
小立池塘側,荷香隔岸聞。?
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
颼颼不絕聲,落葉悠悠舞。?
冬風似虎狂,書齋皆掩窗。?
整日呼呼響,鳥雀盡潛藏。
郭熙(約1000-約1090年),北宋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東)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遊於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後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卷雲的皴筆,後人稱為“卷雲皴”。他畫山水註重深入體察生活,能真實、細致、微妙地表現出不同地區、季節、氣候的特點,得“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創造出極其豐富優美動人的意境,另外他還長於影塑,在墻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別具情趣。
郭熙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古木遙山圖》等傳世。其中《早春圖》成功地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甦醒的細致季節變化。在繪畫理論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樹,其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壹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