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什麽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蘇軾的古詩精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軾對社會看法和對人生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現象抱著“壹肚皮不入時宜”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重要主題。更可貴是,蘇軾對社會批判並未局限於新政,也未局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沈批判意識。
蘇軾壹生宦海浮沈,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在他眼中,極平常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哲理,人生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反思。尤為難能可貴是,詩中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詩歌既優美動人,又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理趣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壹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蘇詩中類似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後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
深刻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沈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態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體現。蘇軾在逆境中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沈壹面,但蘇軾更多詩則表現了對苦難傲視和對痛苦超越。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純熟境界,並以翻新出奇精神對待藝術規範,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而且蘇詩表現能力是驚人,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題材。
以“元祐”詩壇為代表北宋後期是宋詩鼎盛時期,蘇軾與王安石、黃庭堅、陳師道等人創作將宋詩藝術推向了高峰。就風格個性突出、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家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註目。然而論創作成就,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壹大家。在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和情思內蘊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出類拔萃。更重要是,蘇軾具有較強藝術兼容性,他在理論上和創作中都不把某壹種風格推到定於壹尊地位。這樣,蘇軾雖然在創造宋詩生新面貌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詩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這兩個主要缺點。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了對同時代詩人超越,成為最受後代廣大讀者歡迎宋代詩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代: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前赤壁賦
宋代: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壹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馮 通:憑)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壹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壹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壹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適。”(***適 壹作:***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贈劉景文
宋代: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是 壹作:正是)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宋代:蘇軾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裏,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繰 通:繅)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軾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時見 壹作:誰見)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代: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壹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代: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壹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西江月·世事壹場大夢
宋代:蘇軾
世事壹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秋涼 壹作:新涼)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孤光。把盞淒然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