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詠棉花?》
近代:左河水
不戀虛名列夏花,潔身碧野布雲霞。
寒來舍子圖宏誌,飛雪冰冬暖萬家。
譯文:棉花在夏季開放出美麗的花朵,但是在人們的記憶裏及百花的名列之中,也包括“夏花”之中,並沒有列入棉花的名字。但他的白色纖維在碧野的萬叢之中表現得潔白無瑕,猶如白雲壹片;又在陽光的輝映之下如彩霞般的美麗壯觀。
棉花在使用前須將其在纖維中的棉籽分離出去,以便紡紗織布或做成棉衣棉被,服務於大江南北的人們,在飛雪連天的寒冬臘月中,讓人們感到溫暖,這就是它壹生壹世的歸宿與奮鬥目標。
賞析:
第壹句:“不戀虛名列夏花”。棉花在夏季開放出美麗的花朵,有乳白色、蛋黃色、紅色的。這時,蜜蜂也迎來了壹個豐收的季節。但是,在人們的記憶裏及百花的名列之中,也包括“夏花”之中,並沒有列入棉花的名字,人們所說到的棉花只是它可供人們使用的纖維。
對於詩人筆下采用擬人手法所寫的棉花,自身也是“不戀”其芬芳之“虛名”,它與社會中某些貪圖和追求個人名利的人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句:“潔身碧野布雲霞”。形象地描繪了棉花的白色纖維在碧野的萬叢之中表現得潔白無瑕,猶如白雲壹片;又在陽光的輝映之下如彩霞般的美麗壯觀,以“布”來裝點中國美麗的山河。但它的裝點過程中是潔身自愛的,表達了人們的壹種廉潔自律的精神風貌以及美德與職業操守。
第三句:“寒來舍子圖宏誌”。棉花的纖維在使用前必須把其中的棉籽分離出來,以便紡紗織布或做成棉衣棉被等。而詩中的意象是,棉花要服務於大江南北的人們,或者說它要“圖宏誌”,為溫暖千家萬戶,還需忍心“舍子”,與“愛子”分離,從而奔向神州大地的四面八方,這是壹種多麽感人的大愛無私的精神,這正是千百年來我國許多仁人誌士的獻身精神。
而現實社會中,卻有些人不僅無“宏誌”,還為了自己的子女貪財害民,不惜以身試法,使人感到痛心。
第四句:“飛雪冰冬暖萬家”。這是棉花最終的重要價值,也是棉花的“宏誌”,是它壹生壹世的歸宿與奮鬥目標。詩中的意象表達了我們人生的價值與目標取向,而不是個人貪圖享樂。全詩短短四句,意味深長,表象為筆致細膩地寫棉花,實則意味深雋地暗喻了人的仁者愛人的情懷和獻身精神。
全詩28個字,寫了棉花從開花朵到用於保暖的整個過程,用了“不戀虛名”、“潔身”、“舍子”、“暖萬家”11個字,將棉花人格化,行為化,通過托物言誌,譜寫了壹曲愛國愛民的詩篇。目前,我們所見到的寫棉花的詩詞已不少,其中也不乏有許多好作品,但這首詠棉花詩可謂是其中的絕唱。
此詩發表在中國《詞刊》2012年第9期。由於詩情感人,意境高遠,引用者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