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選壹位妳最熟悉的家鄉名人寫作文

選壹位妳最熟悉的家鄉名人寫作文

1. 寫壹篇妳家鄉的名人的作文

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壹個充滿快樂的地方,只要去了那裏,就會聽到壹陣陣銀鈴般的笑聲。

只要去了那裏,壹堆堆熱情的人們就會歡迎妳得到的到來。只要去了那裏,所有的煩惱都會被拋到九霄雲外。

那裏就是壹個雖平凡但神聖的地方——利民廠(753)。 當妳來到大門口時,壹個似世外桃源的景象就會展現在妳眼前。

綠瑩瑩的草地,密密麻麻的蒼天大樹,滿臉笑容的人們和美麗的風光。 我們這裏雖然叫利民廠,但也是太谷的壹部分。

人人都知道太谷有脆而香的壺瓶棗,我們這裏也不例外。壹般種棗的人是老人,我奶奶就種著。

每次我壹來奶奶家,看著那美味的壺瓶棗,讓我忍不住直流口水,看著就想吃,於是變摘了壹個,這就是我奶奶家沒棗的原因。(*^__^*) 嘻嘻…… 我愛太谷的壹年四季,因為不論什麽時候它都給我美的享受,不論什麽時候它都用獨特的性格陶冶著我的情操。

太谷的春天是溫柔的,太谷的夏天是豪放的,太谷的秋天是豐碩的,太谷的冬天是純潔的。正可為“翠綠的春,火紅的夏,金黃的秋,潔白的冬。”

雖然這裏是平凡的地方,但在我眼中是繁榮富強的!我愛太谷。

2. 寫壹篇關於家鄉名人的作文

我們村的名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話說得好,每壹粒糧食的背後都有壹個辛苦勤勞的農民。

今天,我就來介紹壹下我們村的壹位農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他的皮膚很黑,短頭發,經常戴壹頂草帽,穿壹件很舊的褂子,顯得又瘦又矮。但他種起田來壹點兒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貪黑,到田裏治農藥、除草……幹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業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已經種了幾十畝田。從壹開始壹貧如洗到現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僅勤勞,而且充滿了智慧。王大伯壹開始不懂得種田的經驗,所以吃了虧,但他壹點兒也不氣餒,到處請教別人,自己也買了關於水稻或其它壹些和種田有關的書。自己不識字,就讓家裏人讀給他聽,然後用心鉆研,終於掌握了壹些技術和經驗。他經常說:“種田看起來簡單,學問確實有不少呢!”

有壹次,大家買種子,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買了同樣的種子。只有王大伯和他們不同。有些人問他為什麽買這種種子。他說:“憑我的經驗,今年的天氣適合這種種子。”果然,最後他收獲的要比別人多很多。慢慢地他開始富裕了,最後用起了機械化。從此,他就成了我們村的名人。

種田雖然讓王大伯辛苦了好壹陣子。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回報。真是苦也糧食,甜也糧食。

3. 我家鄉的名人寫壹篇作文

我的家鄉在江西,出自江西的名人很多,有現代的方誌敏、李瑞清,更有古代的文天祥、陶淵明……在這些名人中我最敬佩的要屬歐陽修了! 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與王安石、曾鞏、蘇轍等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修壹生寫了500余篇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

我最喜歡的是他著名的《秋聲賦》,他運用各種修辭,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異常生動形象,使人仿佛可以聽聞。 歐陽修曾被貶為滁州太守,他時常閑遊山水,並與瑯琊寺的智仙和尚結為好友,為了便於他觀山,智仙和尚帶人在山腰蓋了壹座亭子,歐陽修前去祝賀,給亭子取名“醉翁亭”,並寫下千古傳誦的《醉翁亭記》。

文章寫成後,歐陽修貼於城門,征求修改意見。大家十分贊揚,卻有位樵夫說開頭太羅嗦,便讓歐陽修到瑯琊山南門去看山。

歐陽修壹看,恍然大悟,於是將開頭的34個字換為“環滁皆山也”這五個字。如此壹改,文字精練,含義倍增! 歐陽修曾替人寫過壹篇《相州錦堂記》,其中有這樣兩句:“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

交稿後,他又推敲了壹下,覺得不妥,派人騎快馬將稿追回。來人接過稿,很是奇怪:這不和原稿壹模壹樣嗎?仔細研讀才發現,快馬追回的只是兩個“而”字,他反復吟誦,才發現個中妙處。

原來,句中加了兩個“而”字,意義雖未變,但讀起來語氣變得舒緩,增加了語言抑揚頓挫的音樂美。 歐陽修,壹個為人正直、富有才華的人,他給世人留下了數不盡的文學財富。

在我心中,歐陽修不是凡人,他是個無落凡塵的嫡仙人……。

4. 寫壹篇寫家鄉的身邊的名人的作文 300~400字

俗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果然沒錯。不過,也不是非要是那非常有名的職業,大人物。比如:‘泥人丁’,‘賴湯圓’等等,這些都不是人人皆知的。但他們卻是民間的藝術能手,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名人’。。..今天,我就要介紹壹下我們小區的技術標兵:修電腦的玉龍科技,玉龍的老板,玉龍。也許這時妳會說:‘他是誰啊?’但聽了我介紹之後,妳壹定就會知道了。

玉龍是個修電腦的能手,他是個20多歲的小夥子,眉清目秀,高高瘦瘦,十分熱心腸,有求必應。誰請他幫忙,他都會去幫,手藝高的沒話說。典型的樂於助人,修不好的話,不要錢。我們那片的人電腦壹出現問題就找他,還別說,人家可謂是‘18般武藝樣樣具全’什麽疑難雜癥都修的好。大家也都十分認可他的手藝,我家也請他修過幾次電腦,這也可謂甚至家喻戶曉。

玉龍這個人,心也好的很,他把自己修電腦的錢都攢起來,為沒電腦的人買電腦,送給了他人,或幫助窮人們,人們則非常感謝他。擁有玉龍所送電腦的人也都十分感激,有人對他說‘別管其他人了,自己攢錢還要養老小的’玉龍聽後,不為所動,說:‘不行,窮人們多可憐,我也要盡壹份力。’我們聞聽,也感動起來。他把自己的心血毫不保留的送給他人,因此,有更多人聽之後從遠處也來修電腦。

怎麽樣,聽我講述這麽多,妳壹定十分了解這位‘名人’了吧。他的事跡是不是很讓人感動?他的手藝是不是讓人敬佩?

這,就是我身邊的名人,也是我家鄉的壹位‘名人’

5. 寫壹位家鄉名人的作文450字江蘇的

捧著這本《千古奇人徐霞客》,心中總有壹股自豪之情在跳動。是啊,作為壹名江陰人,壹個徐霞客的老鄉,誰又能按捺住那顆充滿激動和自豪的心呢?作為徐霞客的故鄉人,我也只能用壹個“奇”字來形容他。畢竟,這個千古奇人與他所創的輝煌歷史,是任何語言都無法描述清的。

讀完了全書,我也了解了徐霞客的壹生,徐霞客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可他不圖名利,對考取功名更是毫無興趣。少年時的徐霞客更是熱心於讀些奇文怪書,立下了遊歷名山大川的誌向,他還曾立下誌願:天下大河有九條,我至少要涉足八條;天下高山有五座,我至少要登四座。可見少年立誌,對壹個人成才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由此可見,徐霞客乃壹奇人。

青年時的徐霞客想探訪奇勝的心愈發強烈,可又得接受古訓“父母在,不遠遊,孝子不登高,不臨深”,幸虧他有壹位十分有遠見的母親,母親十分理解徐霞客,她不但鼓勵徐霞客出遊,還親手縫制了壹頂遠遊冠,來支持徐霞客的夙願大誌。自此,徐霞客便安心去探險旅行,他北歷京冀,東渡普陀,南達閩粵。徐霞客總***先後經過19個省,用時30多年,曾多次遇盜,絕糧,但是他卻壹次次地死裏逃生,仍然執著地從事他的旅行事業。徐霞客壹生都在旅行中度過,他在巖溶地貌,水文地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壹個讀書人,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卻選擇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的地理考察事業,可見,徐霞客旅遊乃壹奇事。

這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遊歷了如此之多的山河後,寫下了八十萬字的旅遊日記,經好友整理,終於完成了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但可惜的是後來徐霞客的手稿大量流失,經後人搜尋才找到六十多萬字,仍然有許多殘缺。盡管這樣,這部奇書仍堪稱“古今遊記之最”,可見其不凡。書真是奇書。

作為壹名江陰人,家鄉擁有這樣的歷史名人,我自然感到驕傲與興奮,但興奮之余,更多的是慚愧。徐霞客是多麽的堅強,盡管他知道前方的路上是荊棘,但他仍憑著他那矢誌不渝的精神向前邁進。相比之下,我則軟弱的多,壹遇挫折就後退,壹點細雨就彎腰,我知道這樣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要變得堅強。盡管前方的路上是暴風雪,我也要昂首闊步的走。雖然我不可能成為奇人,幹出奇事,寫出奇書,但我想徐霞客作為家鄉先賢,給我的影響,絕不只是敬佩與仰慕。

6. 以家鄉的名人寫壹篇作文題目

摘要: 隨著時間的流逝,風雨的侵蝕,作為舊時代明證和點綴的茅屋和板樓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色澤與光彩;而今,壹幢幢樓房沖破了小巷禁錮的門檻,拔地而起……

曲曲小巷,小巷曲曲。她,編織著歷史的花環;她,在我的心底留下壹串串思憶。

壹棵棵白楊,綴著古仆小巷的脊梁,壹行行腳印,藏著稚氣孩童的心扉。

我思念這裏的鄉情,鄉音和鄉風,因為孩提時代的我曾在這裏長大。往事不止壹次撩撥著我逐步成熟的心曲,帶我進入童年的夢境。

兒時的追求,常常使我撲朔迷離。舅老爺鐵匠爐的“叮叮當當”,舅姥姥彈棉花機的“錚錚琮琮”,展開了我想象的羽翼。我幻想鐵匠爐裏奔出條條“鐵龍”,馳騁祖國大地;我幻想彈棉花機中生出堆堆“雪山”,長駐家家戶戶。可我當時不明白,他們每日勞作之余為什麽總是那麽的憂郁。

表姐告訴我,是因為生活太苦了,家裏人口多,糧食少。。看著舅老爺額頭那深深的皺紋,撫摸著舅姥姥那滿手的青筋,我第壹次懂得了生活的艱辛。

村邊的小河,潺潺的流著,似乎在訴說著他們的重重艱辛,訴說著他們的種種煩憂。

後來的歲月,我走了,帶著小巷黯淡淒清的時光底片,帶著同情,嘆息,眷戀和憧憬。

前不久,壹個初夏的清晨,我又帶著壹份遊子情撲入故鄉小巷的懷抱,面對全新的壹切,我驚呆了!

壹絲絲含著夏之信息的薄霞,透過粼粼的白楊樹葉,閃閃地,柔柔地撒到我的臉上,身上,有如輕輕的夢幻曲旋律的呼喚。小巷亮堂極了,純凈極了。

小巷巷首;油條,西涼粉,餡餅,小籠包應有盡有。

小巷盡頭;服裝,鞋帽,工藝美術,日用百貨琳瑯滿目。

隨著時間的流逝,風雨的侵蝕,作為舊時代明證和點綴的茅屋和板樓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色澤與光彩;而今,壹幢幢樓房沖破了小巷禁錮的門檻,拔地而起。

“叮叮當當”,“叮叮當當”,舅老爺的鐵錘聲顯得異常清脆,嘴裏哼的小調有滋有味。

“錚錚琮琮”,“錚猙琮琮”,舅姥姥的彈棉花機房裏飛花揚絮,舅姥姥唱的民歌聲情並茂。

熱情的耕耘者們,有如不知疲倦的雕塑家,不斷地在小巷塑出新的,更新的花紋和圖飾。

於是,在那斑斕駁雜之中,但顯示出壹種和諧美,壹種新舊交叠中的精神美。

啊,小巷,在妳身上,我已清清楚楚地聽到了時代前進的腳步聲。

曲曲小巷,小巷曲曲。她,編織著歷史的花環;她,也將給我的心底留下更新更美的記憶。

7. 寫家鄉名人作文500字左右

說起名人,同學們壹定會想到那些戰鬥英雄、勞動模範,或是作家、畫家、企業家、科學家,還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

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今天我要說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來歲,個子不算高。臉上布滿了皺紋,壹笑起來皺紋就更深了。

雖然奶奶長得並不出眾,可她紮出的掃把卻個個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種掃把苗子用來紮掃把,因為每年總是有壹些人找奶奶幫他(她)們紮。

還有壹些人也想學,奶奶就會毫不吝嗇地教她,直到把她教會為止。 說到這兒,有人可能會問:“妳奶奶這手藝是跟誰學的?”其實,奶奶的這個手藝並不是跟誰學的,而是她看別人紮,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自學的。

後來慢慢就學會了。 其實,做掃把也不是很難。

先把掃把苗子曬幹,種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剝掉,用錘子把桿子錘開,然後用繩子把它紮成掃把就可以了。但是,要註意壹點,壹定要紮緊,否則很容易散掉。

有壹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發奇想,問:“奶奶,妳剛開始學紮掃把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什麽困難呀?”奶奶說:“有啊。”

我說:“那妳給我說說吧。”奶奶說:“好。

有壹天,我正在紮掃把,突然,用東西把桿子梳開的時候,那東西上面有壹顆釘子松掉了。我壹梳,把手都割破了。”

我說:“那妳有沒有想過不學了?”奶奶說:“這點小困難算什麽?我跟本就沒有想過。”我說:“哦。”

突然之間,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名人”——奶奶。

8. 寫家鄉名人的作文

說起名人,同學們壹定會想到那些保衛國家的戰鬥英雄,那些熱愛勞動的模範,或是作家、畫家、企業家、科學家,還有有著眾多“粉絲”的歌星、影星、球星等等。然而,今天我要贊頌的卻是有著米蘭那樸實無華的品質、那與我們度過了四個春秋的語文老師——錢美娟。

也許妳會不以為然,壹位普通的老師能稱得上是“名人”嗎?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錢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畫上了不平凡的壹筆。她不僅知識淵源,工作嚴謹認真,而且在作文教學方面別出心裁。

作文歷來是學生們最頭疼的事,但在錢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不但不怕作文,而且作文水平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有壹次,我們上語文課,錢老師講了壹會兒作業。突然,傳來壹陣“嗚嗚”聲,這聲音響徹了整個學校上空。同學們都睜大眼睛東張西望,尋找著線索。“在哪兒”壹位同學大叫,我們的目光隨他而去,原來是幾架滑翔機啊!這時,錢老師並沒有制止我們,反而知道我們怎樣觀察。正當我又快樂又納悶——語文課怎麽變成“看西洋鏡”課了的時候,錢老師去壹聲令下,讓我們回到座位,把剛才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想寫成壹篇作文。同學們恍然大悟,但沒有壹個人愁眉莫展。大家都興致勃勃、奮筆疾書。於是,壹篇篇充滿樂趣的即興作文就這樣誕生了。原來,錢老師的心裏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盤啦!看,錢老師的作文教學就是這樣不露聲跡。這正如大詩人杜甫詩中所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啊!

記得還有壹次,老師讓我們把小吃帶到課堂上來,邊看邊寫。錢老師帶領我們開展語文綜合實踐。她壹邊巡視,壹邊不停地給我們知道和啟發。她特意讓我們根據“色、香、味、形”等方面展開想象,使作文更生動、形象。

現在,無論在我們塘市或張家港市區,妳只要壹提到錢老師,那真是鋼珠掉在銅盆裏——響當當。有許多同學的作文在老師的指導下也連連獲獎,真是“名師出高徒”呀!如果妳有作文上的問題想請教她,壹個電話“叮鈴鈴”打過去或親自登門拜訪,她準會熱情地為妳指導,給妳指點迷津,讓妳茅塞頓開、靈感突發、思路開闊,下筆成文不用愁,妳壹定會寫出新穎的文章投稿發表呢!

什麽叫“名人”?其實就是平凡中不平凡的人。錢老師就是普通人中與眾不同的壹個,她在工作之余還積極總結經驗,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頻頻獲獎和發表。再過半年我們就要分別了,但我相信我們的感情是不會淡化的。我愛錢老師——我心目中的“名人”!

經過千百年大自然的孕育,經過日曬雨淋的磨礪,經過大海驚濤的拍打,雖然脆弱,卻蘊藏著堅強,雖然質樸,卻顯得美麗大方。在李恒的眼中,貝殼是吸納了水天靈氣的尤物。這個憨厚樸實的海南人,每天都守侯在他的貝殼堆裏,與他的海世界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夥伴們,虔誠地雕啄著他的“寶貝之夢”。那麽,李恒是壹個什麽樣的人呢?他,今年38歲,1米65的個子,敏銳的眼睛中蘊藏著深邃的智慧,就是這麽壹個相貌平平的人,秉著“海之神奇,世界***享”的企業理念,以貝殼為載體,集海洋之靈氣,納藝術之精華,融入海洋文化,相繼開發出上百種海洋工藝品,他就是海南海世界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李恒的思維裏,時空的變換只在瞬間。這個與海洋***舞的海南人,曾經漂泊,曾從國企下海,遠赴廣東打工,跑過銷售,當過廠長,從打工仔到總經理,李恒認為,“走出去”造就了他。如今,讓貝殼穿著自己親手設計的精美“嫁衣”,作為海南的“和親使者”,帶著海南人民的深情厚誼,為海內外遊客傳遞海南的無窮魅力,成為了他的心願。李恒說,海南要做強旅遊業,必須同時發展旅遊配套產業,其中購物是最重要的壹項。作為依靠海南特色資源發展的貝藝,是海南的特色禮品, *** 應該整合資源,***同打出海南的貝雕品牌。在他的展廳,擺設著南太平洋海域貝殼五百多噸,數億個之多。看來,這個樸實的海南人,正執著地構建著他的貝藝王國。他的野心是,通過海世界的貝藝,把整個“海南”送給每個遊客,把整個大海送給遊客!

就是因為李恒的標新立異、雄心勃勃、企業理念,為海南旅遊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海南400多名下崗員工解決了就業問題,受到了海南省 *** 的高度表揚,他是我們家鄉的驕傲

9. 家鄉名人的作文壹篇400字

我的家鄉在沛縣。我家鄉的名人多得數不勝數。

今天,我要介紹的名人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前256—前195),字季(壹說原名季),沛縣豐邑中陽裏(今江蘇豐縣)人,起兵於沛縣(今江蘇沛縣)。漢族。其父劉煓(劉太公),字執嘉,生有四個兒子(劉伯,劉仲,劉邦,劉交),劉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在秦末農民戰爭中起義,登高壹呼,天下英雄雲集於麾下,稱“沛公”;公元前207年12月,劉邦所率義軍率先攻入秦都鹹陽,公元前206年被義軍盟主項羽封為漢王,封地為漢中、巴蜀(因此在戰勝項羽後建國時,國號定為“漢”);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定陶城邊的汜水北岸稱帝,7月建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

登基後,劉邦采取的休養生息的寬松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可以說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壹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統壹、中國的統壹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8年。

廟號為太祖,謚號為高皇帝,後世多稱為漢高祖。

這就是我介紹的名人,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