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食指詩人的感情經歷

食指詩人的感情經歷

1948年:出生於山東朝城,因母親在行軍途中分娩,所以起名路生。

1955年:七歲的郭路生入學,三年級時寫下第壹首詩:“鳥兒飛上了樹梢,三八節就要來到。在這愉快的節日裏,問壹聲老師阿姨您好。”小學開始熱愛詩歌。

1964年:初中升高中的失利,讓他初嘗人生磨難,知道未被錄取,第二天頭上突然長了許多白發。

1967年:去農大附中途經農田,見到壹條溝不叫溝、河不像河的水流,兩岸已凍了冰,只有中間壹條瘦瘦的河水,聯想到見不到陽光的冰層之下,魚兒(包括自己)在怎樣的生活。寫出《魚兒三部曲》第壹部。1967年,19歲的郭路生拜訪了當時的“走資派”、“黑幫分子”何其芳。自此,郭路生經常向何其芳請教。在此期間,郭路生還寫下了被壹代人廣為傳誦的詩歌——《海洋三部曲》、《魚兒三部曲》等。郭路生還和壹群年輕人聚會,壹起聊天、唱歌、聽音樂、講故事,必不可少的節目是朗誦詩歌。

1968年:到山西插隊:創作黃金年,代表作《相信未來》《海洋三部曲》《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1969年:與21名北京知青落戶杏花村插隊。有意鍛煉自己,當時十分工值壹元壹角,那年他掙到了二百元。

1970年,進廠當工人。

1971年:郭路生在山東濟南入伍。1972年年底,其弟郭新生去部隊看望,已發現他每天精神抑郁,以煙為食。創作大量反映部隊生活的詩。

1973年:2月退伍,抑郁寡歡,北醫三院確診其為精神分裂。

1975年:病愈,與李雅蘭(李立三之女)結婚,七年後離異。

1976年:“文革”結束,創作《寫在朋友結婚的時候》,又名《有這樣的婚禮》,陳凱歌報考電影學院時曾以此詩為面試時的朗誦作品。

1978年:再次煥發詩人創造力,並首次使用筆名食指,因為他的母親姓石,石子,食指(這是郭路生接受采訪時說的)

1990年:進入北京第三福利院。每天擦樓道,洗餐具,保持最低的生活費,抽低價的煙。

1992年:獲荷蘭詩歌節和英國壹所大學邀請,因身體原因未成行。

1993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協會,五月出版《食指黑大春現代抒情詩合集》

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華人文化世界》以《壹代詩魂郭路生》為題發表了林莽、何京頡、李恒久等五人的文章,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他在“文革”中開始寫詩,《相信未來》曾被江青點名批判。其詩被朋友及插隊知青輾轉傳抄,廣泛流行於全國,影響深遠。即使在精神病院裏也未停止創作。

1998年度文友文學獎授給了當代朦朧詩人、《相信未來》的作者食指(郭路生),因為“他在他的時代裏,獨立承擔了壹位大詩人所應承擔的。”

1998年8月14日下午,在北京第三福利院,郭路生受了這壹榮譽。沒有任何頒獎儀式,只有文友副主編伊莎和壹群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