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哪些只會模仿別人的古詩句: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出自:《莊子·外篇·田子方》——春秋·莊子 全文: 田子方侍坐於魏文侯,數稱溪工。
文侯曰:“溪工,子之師邪?”子方曰:“非也,無擇之裏人也。稱道數當故無擇稱之。”
文侯曰:“然則子無師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師誰邪?”子方曰:“東郭順子。”
文侯曰:“然則夫子何故未嘗稱之?”子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
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無擇何足以稱之!”子方出,文侯儻然,終日不言。
召前立臣而語之曰:“遠矣,全德之君子!始吾以聖知之言、仁義之行為至矣。 吾聞子方之師,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
吾所學者,直土埂耳!夫魏真為我累耳!” 溫伯雪子適齊,舍於魯。魯人有請見之者,溫伯雪子曰:“不可。
吾聞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吾不欲見也。”
至於齊,反舍於魯,是人也又請見。溫伯雪子曰:“往也蘄見我,今也又蘄見我,是必有以振我也。”
出而見客,入而嘆。明日見客,又入而嘆。
其仆曰:“每見之客也,必入而嘆,何耶?”曰:“吾固告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見我者,進退壹成規、壹成矩,從容壹若龍、壹若虎。
其諫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嘆也。”仲尼見之而不言。
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夫子曰:“回,何謂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 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
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
吾壹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日夜無隙,而不知其所終。
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
吾終身與汝交壹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 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也。
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甚忘。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將被發而幹,蟄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
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老聃曰:“吾遊心於物之初。”
孔子曰:“何謂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 嘗為汝議乎其將:至陰肅肅,至陽赫赫。
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
消息滿虛,壹晦壹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
非是也,且孰為之宗!” 孔子曰:“請問遊是。”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
得至美而遊乎至樂,謂之至人。”孔子曰:“願聞其方。”
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
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壹也。得其所壹而同焉,則四支百體將為塵垢,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而莫之能滑,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棄隸者若棄泥塗,知身貴於隸也。
貴在於我而不失於變。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夫孰足以患心! 已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脫焉!”老聃曰:“不然。
夫水之於汋也,無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於德也,不修而物不能離焉。 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孔子出,以告顏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莊子見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為先生方者。”莊子曰:“魯少儒。”
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履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
公固以為不然,何不號於國中曰:‘無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於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壹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
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壹人耳,可謂多乎?” 百裏奚爵祿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賤,與之政也。
有虞氏死生不入於心,故足以動人。 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
有壹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
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文王觀於臧,見壹丈夫釣,而其釣莫釣。
非持其釣有釣者也,常釣也。文王欲舉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終而釋之,而不忍百姓之無天也。
於是旦而屬之大夫曰:“昔者寡人夢見良人,黑色而髯,乘駁馬而偏朱蹄,號曰:‘寓而政於臧丈人,庶幾乎民。
2.求諷刺小人的詩句 內容:沒有真憑實據就盲目跟風,在人背後指指點點頭尖身細白如銀,
論秤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在屁股上,
只認衣衫不認人! 打油詩
君子坦蕩蕩 小人常戚戚
倚得東風勢便狂
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無節,棄本逐末。
喜思其與,怒思其奪。
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無恥,重利輕死。
不畏人誅,豈顧物議。
結交
唐 孟郊
鑄鏡須青銅,青銅易磨拭。結交遠小人,小人難姑息。
鑄鏡圖鑒微,結交圖相依。凡銅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春帖子詞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宋 歐陽修
陽進升君子,陰消退小人。
聖君南面治,布政法新春。
第壹百七十五
宋 文天祥
小人困馳驟,後生血氣豪。
世事固堪論,我何隨汝曹
冬日讀白集愛其貧堅誌士節病長高人情之句作
宋 陸遊
漢禍始外戚,唐亂基宦寺。
小人計已私,頗復指他事。
公卿恬駭機,關河入危涕。
草茅豈無人,死抱經世誌?
酒德
唐 孟郊
酒是古明鏡,輾開小人心。醉見異舉止,醉聞異聲音。
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罪人免罪酒,如此可為箴。
君子法天運
唐 韓愈
君子法天運,四時可前知。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勢,取舍無定姿。焉能使我心,皎皎遠憂疑。
論語絕句壹百首
宋 張九成
君子何嘗去小人,小人如草去還生。
但令鼓舞心歸化,不必區區務力爭。
君子吟
宋 邵雍
君子與義,小人與利。
與義日興,與利日廢。
君子尚德,小人尚力。
尚德樹恩,尚力樹敵。
君子作福,小人作威。
作福福至,作威禍隨。
君子樂善,小人樂惡。
樂惡惡至,樂善善歸。
君子好譽,小人好毀。
好毀人怒,好譽人喜。
君子思興,小人思壞。
思興召祥,思壞召怪。
君子好與,小人好求。
好興多喜,好求多憂。
君子好生,小人好殺。
好生道行,好殺道絕
3.關於“嘲笑諷刺太監”的詩句有哪些1.《西施詠》
唐 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2.《送廣東潘帥移鎮湖南十口號》
宋 曾豐
侍帥太監眼非低,也愛州人為立牌。
到得徽猷胸次別,政成渾不要人知。
3.《五代史宦官傳序》
宋 歐陽修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壹端也。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壹世也。
夫為人主者,非欲養禍於內而疏忠臣、碩士於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壹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為禍,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於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
4.《諱辯》(節選)
唐 韓愈
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為觸犯。士君子言語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為可邪?為不可邪?
5.《擬孫權答曹操書》(節選)
宋 蘇軾
漢自桓、靈以來,上失其道,政出多門,宦官之亂才息,董卓之禍復興,傕、汜未誅,袁、劉割據,天下所恃,惟權與公及劉備三人耳。比聞卓已鯨鯢,天子反正,仆意公當掃除余孽,同獎王室,上助天子,與宗廟社稷之靈,退守藩國,無失春秋朝覲之節。而足下乃有欺孤之誌,威挾天子,以令天下,妄引歷數,陰構符命,昔笑王莽之愚,今竊嘆足下蹈覆車也。
6.《賦四相詩。禮部尚書門下侍郎平章事李峴》
唐 皇甫澈
時來遇明聖,道濟寧邦國。猗歟瑚璉器,竭我股肱力。
進賢黜不肖,錯枉舉諸直。宦官既卻坐,權奸亦移職。
載踐每若驚,三已無慍色。昭昭垂憲章,來世實作則。
4.帶有諷刺的古詩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註釋 壹名官差騎著驛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後揚起壹團團 紅塵,把荔枝送到黃帝和貴妃避暑的華清宮。
嗜食荔枝的楊貴妃 嘗著鮮美清涼的荔枝,嫣然而笑。可外人誰能想到,那奔馳的驛 馬是為了進呈荔枝而來。
驛馬匆匆,人們以為是在傳送國家大事,又有誰知道那些奔 波只是為了給妃子送荔枝。詩人將這兩個鏡頭巧妙地組合在壹起, 揭露黃帝為寵愛妃子而無所不為的荒唐,鞭撻了唐朝統治者驕奢 淫逸的生活。
朝天子 詠喇叭 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來往官船亂如麻,全仗妳擡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裏去辨仕麽真***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譯文 喇叭鎖哪嗚嗚哇哇,曲兒小來腔兒大。
官船來往亂如麻,全憑妳來擡聲價。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
能到哪裏去分真和假?眼睜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鵝飛罷! 簡析 我們知道這首小令是詩人目睹了往來於運河之上的宦官的種種惡行後的借題發揮之作,顯然是有所寄托。現在的問題是這種寄托是否成功。
喇叭和宦官不同類,但喇叭的“曲兒小腔兒大”與宦官的“本事小來頭大_卻有***同點,於是作品在物與人之間找到***性,作者實際上是比照著宦官的嘴臉詠喇叭的:以吹(虛張聲勢)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幫兇,到處作威作福,惹得軍民***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動搖。作者在對宦官害民的現實黑暗進行揭露的同時,也向最高統治者發出警告,其批判鋒芒是很尖銳的。
所以說這首小令的思想內涵是豐富而深刻的。 通讀全篇,我們明顯地感覺到它不是為詠物而詠物,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洞察,強烈的感情色彩,分明在傳達壹種反抗的呼聲,而這些思想內涵都包融在詠物之中。
作品分明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終於沒有點破,結論留待讀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這就是“不即不離”。 江南春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 千裏遼闊的江南鶯啼燕語,綠葉映襯紅花,處處春意濃,水鄉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風輕輕擺動。
啊,昔日南朝建造的壹座座寺廟,如今都隱現在壹片迷茫的煙雨之中。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
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
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壹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
在池州也到過壹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
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麽壹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桂枝香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裏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裏,背 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 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簡析 詞人在金陵勝地,登高望遠,便興起了滿懷愁緒:日月之遷流, 仕途之坎坷,家國之憂患,人生之苦辛,湧凝筆端,寫成了名 篇佳作,歷久長新,此等例真是舉之不盡,而王安石的這壹闋 《桂枝香》,實為個中翹楚。 全詞開門見山,寫作者南朝古都金陵勝地,於壹個深秋的傍晚,臨江攬勝,憑高吊古。
他雖以登高望遠為主題,卻是以故國晚秋為眼目。“正”、“初”、“肅”三個字逐步將其主旨點醒。
以下兩句,借六朝謝家名句“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之意,點化如同已出。即壹個“似練”,壹個“如簇”,形勝已赫然而出。
然後專寫江色,縱目壹望,只見斜陽映照之下,數不清的帆風檣影,交錯於閃閃江波之上。細看凝眸處,卻又見西風緊處,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風飄拂。
帆檣為廣景,酒旗為細景,而詞人之意以風物為導引,而以人事為著落。壹個“背”字,壹個“矗”字,用得極妙,把個江邊景致寫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寫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變化。“彩舟”、“星河”兩句壹聯,頓增明麗之色。
然而詞拍已到上片歇處,故而筆亦就此斂住,以“畫圖難足”壹句,抒贊美嗟賞之懷,頗有大家風範。“彩舟雲淡”,寫日落之江天:“星河鷺起”,狀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換壹幅筆墨,感嘆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繼亡覆的史實。寫的是悲恨榮辱,空貽後人憑吊之資;往事無痕,唯見秋草淒碧,觸目驚心而已。
“門外樓頭”,用杜牧《臺城曲》句加以點染,亦簡凈有力。 詞至結語,更為奇妙,詞人寫道:時至今日,六朝已遠,但其遺曲,往往猶似可聞。
此處用典。“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唐賢小杜於“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時所吟之名句,詞人復加運用,便覺尺幅千裏,饒有有余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