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小學關於邊塞的詩句

小學關於邊塞的詩句

1.小學學過的邊塞詩有哪些

1、塞下曲(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2、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3、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涼州詞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5、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小學關於邊塞的古詞詩歌

邊塞詩 1、《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4《從軍行》 唐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馬詩》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6、《塞下曲》其壹唐盧綸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7、《塞下曲》其二唐盧綸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3.小學關於邊塞的古詞詩歌

邊塞詩

1、《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4《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馬詩》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6

《塞下曲》其壹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7

《塞下曲》其二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4.只要小學必背古詩的邊塞詩全部

***4首 學生必背古詩詞分類閱讀之邊塞詩賞析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註釋] 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壹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長度單位,壹仞相當於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壹種樂器。

6.楊柳:指壹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

7.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簡析]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壹種曲調名。

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壹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

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

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沈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壹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壹般。

次句“壹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壹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壹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

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

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

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

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裏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作者簡介:王之渙(688-742),字季淩,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唐代詩人。

出 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

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壹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

這裏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借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 這是壹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壹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

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壹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

次句“萬裏長征人未還”,“萬裏”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裏,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

“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裏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

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壹首。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註釋] 1. 從軍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多寫軍隊務旅征戰之事。王昌齡作的《從軍行》***七首,這裏選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長雲:多雲,漫天皆雲。

雪山:終年積雪的山,指祁連山。 3. 孤城:指玉門關,因地廣人稀,給人以孤城之感。

這句詞序倒裝,意思是“遙。

5.小學學過的邊塞詩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 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 壹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 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 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 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高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6.人教版小學壹至五年級的古詩的邊塞詩有哪些

出塞、涼州詞。

壹、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壹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壹種曲調名。

2、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沈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二、出 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壹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7.小學生分類大全的思鄉和邊塞詩句

描寫邊塞的古詩

《從軍行七首·其四》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王翰《涼州詞》

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塞下曲》盧綸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壹呼。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壹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秋思 張 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