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水修竹
“詩人,不只是壹種身份,也不只是壹種職業,而是壹種使命。其基本屬性是對黑暗不妥協,對生活不獻媚。”
網上搜索“2005年度中國十大經典語錄”,我們便可看到上述文字,其後解釋曰:“來自農村的江蘇‘80後’詩人風來滿袖在自己的生活費壹天只保持在兩三元錢的情況下,依靠稿費資助了十余名貧困學生,面對采訪時如是說。”
那壹年,風來滿袖年僅二十三歲!
畢生之事,不過是為了使自己大於
或者等於壹個人
——節錄自《唁詞》
2009年,詩人寫下了上面這首詩歌。那時節,年輕的風來滿袖對生命的解讀,已然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明睿通透。
十余年韶光匆匆而逝,風來滿袖對生命價值的追尋,依舊絲毫不曾茍且。對生活從不獻媚的詩人,甘於書齋清寒寂寞,讀書寫作樂此不疲,卻又心懷傳統士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豪情。為此,風來滿袖在捐資助學而外,在全國率先提出“捐智助學”的公益理念,從此義無反顧踏上公益講學之路,將自我修學的悟道,在諸多文化講堂與他人無私分享。民國風致的長衫,遺世獨立的堅毅,或許,正契合了詩人筆名出處的意境——獨立小橋風滿袖!
在徐州二十四小時城市書房,風來滿袖先生每月壹度的《道德講堂》頗受歡迎。“以經典為堂奧,良知為根基,仁義為門徑,道德為藩籬”的講學交流,將中國元典文化結合日常小事,剝繭抽絲,披沙揀金,予以深入淺出地闡釋。
“我們要做‘與天地同參’的人——在形象上,頂天立地;在智慧上,通天徹地;在才能上,經天緯地;在格局上,蟠天際地;在境界上,歡天喜地;在德行上,感天動地……”“欣賞梅花,四季皆可,春賞其容,夏賞其華,秋賞其骨,冬賞其氣。”……滿袖先生錦心繡口吞吐的文字江山,每每浩瀚於城市書房之壹隅,常令聽眾感慨這份“生無壹錐地,常有四海心”的豁達,直追古人。
五月的壹課,滿袖先生在講學伊始,於此前為城市書房捐贈的“徐誌摩圖書館”滿架圖書之外,又特地為書房捐獻了三部圖書。
壹部是滿袖先生與現代文學史料研究專家、武漢大學陳建軍教授合編的《遠山——徐誌摩佚作集》,其中不乏徐誌摩關於社會主義學說的論文、為陸小曼譯文所寫的附註、與美國學者奧格登的通信原文等對於研究徐誌摩生平交遊和中外學術交往極為重要的佚作,有不少作品系首次公開披露。此書系滿袖先生畢十余年工夫蒐集匯編而成,故其喟嘆“著書容易編書難”,幸賴堪稱國內最好的出版社“商務印書館”慧眼識寶,得以順利出版,惠澤學林。
另壹部,是滿袖先生耗時七年寫給愛人的書信集《續愛眉小劄》,在書中作者假托徐誌摩的口吻訴說愛情,將徐誌摩所信仰的“愛、自由、美”, 通過全書衍生為“博愛、大美、真自由”,進而折射出作者所崇尚的心境——與寬恕為伴的清凈之愛,與天地為伍的不言之美,以慎獨為情懷的終極自由。因體例短小,文風清白,此書被讀者視為明清清言小品的賡續,稱之為“帷帳版《幽夢影》、閨閣體《菜根譚》、內室本《呻吟語》、枕席上的《小窗幽記》、臥榻旁的《圍爐夜話》、床笫間的《閑情偶寄》”。
第三部,最為獨特,滿袖先生坦言,為書房捐出自己這部真人圖書。據悉,在2015年,滿袖先生曾作為真人圖書,列為明星高曉松擔任館長的雜書館之“典籍”,供讀者借閱。捐獻真人圖書之語,雖略調侃,卻又是流淌自肺腑的真情告白,涓涓心意,加之其人滿袖風度、滿袖風情、滿袖風骨……望之儼然,近之則溫,越是深交,越發讓人有“始知滿袖皆錦書”之嘆!令筆者不禁聯想起李賀的詩囊、梅堯臣的詩袋、陶宗儀的瓦罐……
李商隱所作的《李賀小傳》有雲:“……(李賀)騎疲驢,背壹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滿袖先生將生命凝匯成書,也必然是要嘔出心乃已耳。
李賀、梅堯臣、陶宗儀……這些先賢詩人,將詩句積累於錦囊、詩袋、瓦罐,而滿袖則將文采華章籠於袖中,滿袖煙霞而不作神州袖手人,滿襟晚照而不做大道旁觀者,為人情冷暖而捐資助學,為世事澄明而捐智助學,這行吟的真人圖書,序言是“博愛”,目錄是“大美”,正文是“天真與無邪、熱情與善良”,後記是幾近名士的“真自由”。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語出歐陽修《蝶戀花》,這大抵是詩人徐誌東筆名“風來滿袖”的典故之處在,巧合千秋,下半句“新月”意象卻又無意中蘊涵了另壹重文化機緣——
1924年,以徐誌摩先生為靈魂的新月社成立於北京。作為被譽為“青年徐誌摩”的徐誌摩研究專家徐誌東“呼友賡存新月社”,繼肇建公益性“徐誌摩圖書館”之後,時隔九十五年,重振“新月社”旗鼓於徐州雲龍山麓之東坡文化城內。斯社東鄰江師大,西連雲龍山,南倚興化寺,北臨博物館,與城市書房隔路相望,允稱文化高地、心靈凈地、精神聖地。
筆者及城市書房諸作家誌願者曾捷足先登於新月社,但見滿架圖書,滿室和氣,自然也少不了滿袖錦書。言談之下,獲悉最近新月社亦將開壇講學——為蕓蕓市民主講“壹、二、三……天、地、人”,每期壹字,以此釋經,以經註我,滿袖先生稱之為不同於尋常的“小題大做”;為莘莘學子主講《古法作文四十二章經》,以傳統經文立人倫,以古典詩文添氣象,以古法作文練辭章、以現代語文致日用……滿袖先生稱之為不囿於應試的“畢生之學”。
走進城市書房與新月社,滿室皆錦書,而走近滿袖先生,滿袖皆錦書。此情、此景、此心、此境,愛學習的人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