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示“舍棄”的詞是棄。
動詞
甲骨文“棄”
甲骨文“棄”
本義:扔掉;拋棄。
棄,捐也。——《說文》。段註:“棄者,不孝子人所棄也。”
天之棄商也久矣。——《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拋子棄草間。——王粲《七哀》
魏人棄諸營壘,壹時奔潰。——《梁書· 韋放傳》
舉以予人,如棄草芥。——蘇洵《六國論》
又孰過於魏黨盜國之死如焚如棄者乎?——[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敵棄炮倉皇遁。——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子孫棄者。——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棄甲投戈。——《廣東軍務記》
棄厭(嫌棄;厭惡);棄親(拋棄親族);棄禮(拋棄禮制);棄穢(拋棄穢濁);棄失(丟失);棄地(丟棄田地);棄灰(把灰燼棄在路上);棄物(被丟失之物);棄國(丟失封國或都城);棄才(被遺棄的人才)
(2)廢;廢除。
水官棄矣。——《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註:“廢也。”
棄言(已經廢棄之言);棄法(廢棄法度);棄井(廢井)
(3)忘記。
棄,忘也。——《爾雅》
其庸可棄乎。——《左傳·昭公十三年》。註:“猶忘。”
棄忽(遺忘,忽略)
(4)違背;背叛。
棄命(違命;拋棄命令)
棄天(違背天意)
棄言(背棄諾言)
棄信(違背信義)
棄約(違約,不守前約)
(5)離開。
子棄寡人。——《戰國策·秦策》。註:“去也。”
棄予(離開我)
棄代(去世)
(6)曠;耗費。
棄力(費力)
棄日(耗費時日,虛度光陰)
名詞
人名。指後稷。
2.有關放棄的詩句1、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2、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壹揮衣袖,
不帶走壹片雲彩。
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4、妾薄命 李白
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壹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3.形容放手的詩句有哪些1、宋代: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宋代:謝直《蔔算子(贈妓)》
雙槳浪花平,夾岸青山鎖。妳自歸家我自歸,說著如何過。
我斷不思量,妳莫思量我。將妳從前與我心,付與他人可。
3、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 白頭吟 / 有所思》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壹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4、唐代: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5、兩漢:卓文君《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
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
願得壹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4.關於“學會放棄”的詩句有哪些1:夢是壹種欲望,想是壹種行動。
夢想是夢與想的結晶。――《詩詞集》 2: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因為在執著與執迷不悟也只有壹紙之隔,很難把握分寸的。
――《詩詞集》 3: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壹枝花。――《詩詞集》 4:用強烈欲望作為達成夢想的後盾,使欲望變得狂熱,讓它成為妳腦中最重要的壹件事。
――《詩詞集》 5:看時間就這樣流過,細數的日子越來越多,慢慢的自己開始忘記,忘記。――《詩詞集》 6:人是活在別人的記憶裏的。
當所有人都忘記妳的時候,妳也就不存在了。――《詩詞集》 7:我壹定要,馬上行動,決不放棄!――《詩詞集》 8:這些困難何常不是老天對我的考驗,我堅強拼搏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我放棄,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
面對挫折,我沒有放棄,而是把所有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同是也從學習尋求快樂。我走在知識的大道上,進壹步去闖開屬於自己的知識寶庫。
――《詩詞集》 9:當妳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當妳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當妳能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愛。――《詩詞集》 10:在人生的大風浪中,我們常常學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
――《詩詞集》 11: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想面對未來。――《詩詞集》 12:可以用天時間愛上壹個人,但卻要用輩子去忘記壹個人。
――《詩詞集》 13:快樂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樂。――《詩詞集》 14:夢想絕不是夢,兩者之間的差別通常都有壹段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距離。
――《詩詞集》 15:曾經我凝望著妳的臉,想留住妳那怕片刻的微笑;後來我望著妳的背影,想把青澀的甜蜜那怕留住片刻;現在我回首著往事,想把妳忘掉,直到永久!――《詩詞集》 16:於千萬人之中,遇見妳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裏,沒有早壹步,也沒有晚壹步,剛巧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93737上了。――《詩詞集》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名句賞析: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
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裏沒有青青芳草呢。“柳綿”,即柳絮。
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壹番境界。蘇軾的曠達於此可見。
“天涯”壹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蔔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壹致。 即便如此,這兩句還是蘊含著許多的辛酸和悲哀。
據《林下詞談》記載:“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閑坐。時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蕭蕭,淒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
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聯系當時蘇軾的遭遇,是頗耐人思索的。蘇軾壹生漂泊,最後竟被遠謫到萬裏之遙的嶺南。
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全詞賞析: 蘇軾在杭州曾收壹侍女名朝雲,後收為妾,侍奉蘇軾二十三年。
朝雲美麗賢惠,長於歌舞,陪伴蘇軾顛沛流離,沈浮官場,歷經無數艱難,承受無數打擊,是蘇軾至親至愛的患難伴侶。在惠州,壹日,蘇軾與朝雲閑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淒然有悲秋之意。”
於是,蘇軾請朝雲歌唱《蝶戀花》詞。朝雲唱了幾句,忽然歌喉哽咽,滿目噙淚,蘇軾問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說罷禁不住潸然淚下,泣不成聲,自此,朝雲終日惆悵,不久抱病而終。真正是:壹曲傷春詞,腸斷多情女。
此後,蘇軾亦郁郁寡歡,終生不再聽唱此詞。就是這首《蝶戀花?春景》。
這首詞的上闋重在傷春。春花雕零,殘紅落地,青杏初現。
春燕在綠水環繞的人家低飛。柳絮飄飄流落遠方,哪裏是它棲身的芳草呢?壹切只是正在逝去的春景;心中喚起的卻是年華流逝傷春之情。
想到和蘇東坡流浪漂泊,朝雲怎不傷心落淚,難抑悲情?蘇軾卻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悲秋傷春同樣反映出深沈的時間憂患的恐懼,聯系蘇軾作詞時的背景,可體會到蘇軾當時壯誌難酬,對時間流逝的嘆惋;歷經磨難,如同那殘紅敗絮,朝雲悲涼甚至於絕望的心境可以想見。
下闋重在傷情。蘇軾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壹個細節,創作了壹幕富含理趣的悲喜劇。
“墻”猶隔也。墻內佳人,墻外行人,壹墻之隔。
佳人笑語,行人動情。笑語者不知墻外有人,動情者但聞笑聲不見人。
笑聲漸漸遠逝,多情的行人卻憑空生出無限的煩惱。這種哀怨纏綿的情感,從作品表層看,似乎是描寫生活中邂逅的戀情;從深層次揣磨,卻是反應了蘇軾密州生活時政治上抑郁的心境。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流露出蘇軾渴望朝廷理解的情結,然而“浮世事,俱難必”,蘇軾與朝廷之間也是隔著壹堵墻的。“佳人”之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