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讀羅浮山摩崖石刻上的壹首七律詩

讀羅浮山摩崖石刻上的壹首七律詩

《題羅浮山摩崖石刻》

絕巘嶙峋壹振衣,

仙姝避客鎖巖扉。

月中環佩歸何處,

天上霓裳事已非。

杳靄漸向青嶂合,

鄉心忽傍白雲飛。

慚無謝眺驚人句,

搔首峰頭問太微。

這首詩是我前年在羅浮山上的摩崖石刻上讀到的。這片摩崖石刻在朱明洞景區通往飛雲頂的石徑旁邊。到達朱明洞景區的山頂後坐纜車到對面的山頂,大約走三四裏路可以經過那裏。

這片石刻是在壹塊兩丈見方矗立著的石頭上,字是紅色的,是景區人工造景的石刻,並非古跡。但字跡為繁體魏碑體,看起來比較拙樸剛健。詩文落款處為:“萬歷庚子冬日皖城任可容題裏人張宣書”。萬歷庚子就是明朝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這是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和字跡書寫時間。這石刻字跡應該是從以前的摩崖真跡石刻拓下來的。今天我們就讀讀這首詩吧。

巘,讀yan,第三聲;大山上的小山就叫做巘。姝,讀shu,第壹聲;壹個是美麗的意思;另壹個意思是指靚女,長得漂亮的女孩子。絕巘嶙峋壹振衣,仙姝避客鎖巖扉。站在重巒疊嶂怪石嶙峋的山上,臨風覽眺,衣服被吹得呼啦啦作響;美麗的仙子掩上自己的石門,謝絕閑客的打擾。“壹振衣”三字形象地描述出了人在山尖壹登臨時山風吹人衣的力度,很大;假如是微風只能用“拂”字了。杜工部在《人日兩篇》中有詩句“雲隨白水落,風振紫山悲”,用來形容寒風的勁道。這裏的“振”字與杜工部的相同,我們可以想象的出那山風卷袍袖的場面。巖扉,以巖石作門扉。羅浮山上聳立的大巖石有很多的,比如飛來石了之類的,而當妳沿著石徑經過這些大巖石的時候,真的仿佛末經許可闖入了壹戶山裏人家,亦或進入了壹處未知的洞天。要是我們在那裏居住,忽然有不速之客來訪,會有什麽感覺呢?所以我們可以領會鎖巖扉的仙姝的避客緣由。這塊石刻聳立在壹個小山的草樹間,真的象壹扇大大的門戶呢。月中環佩歸何處,天上霓裳事已非。月中環佩,代指嫦娥仙子,她住在月中的廣寒宮,經常身著環佩服飾在各種宴會聚會上翩翩起舞,寂寞而居。天上霓裳,代指織女,她在天上時為天空織就雲霞;後來下凡人間與牛郎結了婚,又被王母娘娘強行拆散,夫妻孩子壹家人相隔於銀河兩岸。

詩的首聯和頷聯通過登臨山巔,看到滿目的峻嶺峭崖,山疊石壘,臨風振衣,幻思暢想,不由得感慨萬千。天仙的經歷尚包羅了心酸的往事,況且我們凡夫俗子呢?接著詩人就把遠眺的目光向近處轉移,心絮紛飛,抒己情懷。杳靄漸向青嶂合,鄉心忽傍白雲飛。羅浮山的雲海還是蠻多的。在多雲天,陰天下雨前,那雲霧在山腰飄蕩移動,真如仙境壹般,這些我在那裏都見過。這兩句的意思是:遠方的雲霧漸漸向眼前的青山彌漫,我的思鄉之心忽然就乘著白雲飛到家鄉去了。看詩人在尾句處的落款“皖城任可容”,可以明白詩人名叫任可容,安徽皖城那邊的人。或許當年作者在嶺南這邊做官,久無回鄉,登高望遠,鄉愁只能托白雲寄向遙遠的故鄉。

慚無謝眺驚人句,搔首峰頭問太微。謝眺是南朝齊地文學家,字玄暉;因為做過宣城太守而被人稱為“謝宣城”。大謝謝靈運,小謝謝玄暉;二人均以山水詩名聞天下。謝眺為大唐律絕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因為詩風清秀被李白推崇備至。詩人面對大好風光,心中慚愧自己沒有謝玄暉那樣的才華,未能作出令世人驚艷的詩句,只能撓撓頭站在的山頂風中悵望。此時此刻,人間天上,我之微眇,但心澄神明,何必再問。

柳永曾在《八聲甘州》裏寫道:“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而這首詩的作者任可容,登高羅浮,先是陶醉在眼前的山景裏,幻思連翩,然後又在心中蕩起壹絲鄉愁,再而鄉愁隨白雲去後獨立山頭,心裏澄明如洗,世間的壹切大小事物,在那個時刻都變得飄渺微小,又恰如杜工部詩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意境。而這位詩人,已經淩絕頂,絕知眾山小了!

詩人在這首詩裏的心思從興奮到浪漫,又從浪漫到憂郁,再從憂郁中解脫出來,轉而頓悟至豁然開朗。這些變化規跡是隨著對所觀賞景物的變化而變化的,所謂觸景生情,即是如此。這首詩起句承句雄渾綺麗,轉句沈郁,至結句又通透圓悟。雖然詩人名微,但白馬自從在那摩崖石刻上得到這首詩後,反復吟誦揣摩,感覺別有壹番風味。所以在此推薦給大家賞讀。

我們從小學裏就開始學古詩了,大家都知道詩可以抒情,可以言誌,可以明理,可以教育。孔子對他的兒子孔鯉說過,人不學詩是不大會講話的。今天我們讀的這首詩就是抒發了詩人對塵世間往事的無限感慨,兼抒發淡淡的思鄉情懷。這和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裏的句子“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然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頗有工異神似的感覺。這和杜工部那種“明日隔海嶽,人世兩茫茫”的情懷是迥然不同的。

這首詩的最後壹句很有意思。搔首峰頭問太微。我們平時遇到壹些生活的小問題時,壹般會撓撓後腦勺想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哈哈,白馬就是這樣的人,我的思維沒那麽敏捷,比起周圍的親友,同事,總是慢了那麽壹個或幾個節拍,這是真的感覺。

人壹生的問太多了,從小時候問天上為什麽有星星月亮,到少年時對學習上的各種難題的疑問求答;從青年個人的問世間情為何物,到上班工作後的各種問題的求解……誰沒有形形色色的困惑與疑問啊。當妳在海風中回首的時候,當妳獨立山崖看茫茫塵世的時候,當妳在月下的林間徘徊的時候 ,有沒有壹種叫“問太微”的頓悟呢?白馬就以當代詩人席慕蓉的詩句結束今天的詩文欣賞吧。

《最後的水筆仔》

跋涉千裏來向妳道別

我最初和最後的月夜

妳早已識得我 在我

最年輕最年輕的時候

妳知道觀音山曾怎樣

愛憐地俯視過我 而

青春曾怎樣細致溫柔

而妳也即刻認出了我

當滿載著憂傷歲月啊

我再來過渡 再讓那

暮色溶入我滄桑熱淚

而妳也了解 並且曾

凝神註視那兩只海鷗

如何低飛過我的船頭

逝者如斯啊 水筆仔

昨日的悲歡將永不會

為我重來 重來的我

只有月光下這片郁綠

這樣孤獨又這樣擁擠

藏著啊我所有的記憶

再見了啊我的水筆仔

妳心中有我珍惜的愛

莫怨我恨我 更請妳

常常將年輕的我記起

請妳在海風裏常回首

莫理會世間日月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