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結合白居易所處時代背景,客觀評價他的政治生涯

結合白居易所處時代背景,客觀評價他的政治生涯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壹帶便發生了戰事。蒲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余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生活在中唐,國力衰微,戰亂不斷,政治腐敗。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稹合稱“元白”。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他壹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成諷喻、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大體上,前三類為古體,後壹類為近體。前三類大致以內容區分,但有相交。四類詩中,白氏自己比較重視前兩類,認為諷喻詩反映了“兼濟之誌”;閑適詩顯示出“獨善之義”;都是他人生目標的直接體現。感傷詩和雜律詩則“或誘於壹時壹物,發於壹笑壹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與元九書》)。諷諭詩是白詩中的精華。他的詩歌通俗易懂、流暢自然,代表作有《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它們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這些詩措辭激烈,毫無顧忌,突破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十分突出。諷諭詩在形式上多直賦其事。敘事完整,情節生動,人物情節細致傳神。另壹部分諷諭詩則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這兩類作品都是概括深廣,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曉暢明白。部分《新樂府》還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間通俗文藝的痕跡。閑適詩多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他的詩風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樸而近古,因此流傳極廣,對後代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不少詩也宣揚了知足保和、樂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詩從側面表現對現實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只是無可奈何的解脫。感傷詩以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為著名,形象鮮明,情節連貫,語言優美,同樣是膾炙人口的篇章。白氏還有不少贈酬親朋篇什,情真意切,摯樸動人。但這類詩中較多嘆老嗟病,傷往悼亡的傷感色彩及度脫塵囂的佛家思想。雜律詩在白詩中最多,以壹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山水小詩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幾筆,生意盎然。另有壹些鋪陳故實、排比聲律的長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艷情風月的小詩,也頗為時人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