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八十二首(其壹)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這首詩寫詩人深夜彈琴和孤獨不安的憂思。
此詩開篇兩句“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出自王粲的《七哀三首》(其二):“度夜不能寐,攝衣起扶琴。”王粲的夜不能寐,起而撫琴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憂思。阮籍夜不能寐,起而彈琴,也同樣是為了抒發憂思,而他的憂思則要比王粲深刻的多。王粲的憂思不過是思鄉引起的,而阮籍的則是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產生的,所以他要以琴聲來緩解自己的苦痛壓抑。這裏的“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著意寫詩人在黑暗現實裏的憂思和苦悶。此二句先以耿耿不能寐起坐撫琴的生活細節寫自身形象,隱憂之情意在言外,統攝全局。“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二句,從視覺感受寫室內環境景象,襯托內心的苦悶。明月清風難以解消心頭的塊壘,反增無限的淒清落寞。“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二句從聽覺感受寫野外環境氣氛,深蘊著詩人孤憤憂傷的情懷。他本想將註意力轉移到野外,在幽靜中是心靈得到慰藉,然而孤鴻翔鳴卻更加劇了詩人內心的不安,心思沈重的懸想更加焦慮。以上四句,表面寫環境景物,實際是刻畫詩人內心的心理活動。他壹方面在為不安的心靈尋找安慰,壹方面在尋找擺脫人生困境的答案。結尾的“徘徊將何見”壹語收束前六句,以自問自答的方式,表現在目可及的範圍內尋找答案的不可能,隱含著苦苦追尋人生答案而無結果的深深苦惱。“憂思獨傷心”則回扣開篇,點出了情懷憂傷孤獨的主旨。
全文運用象征的手法,加深主旨的委婉隱晦是本詩的壹大特點。如“夜中”則是詩人用以象征政治現實的黑暗和人生處境的艱難。而“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則是兩個相互映襯的整體意向,象征詩人在政治現時中尋求出路而不得的孤獨憂傷之感,在精神思想上難以擺脫困境的仿徨之感,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脅的憂懼不安。
動靜相形,情景交融的手法也為本詩增添了壹定的藝術效果。“起坐彈鳴琴”是動,清風吹拂、月光徜徉、鴻號鳥鳴也都是動。有人有景但無不示意著詩人內心的焦躁。然而,這裏的動是以如磐夜色為背景的。動,更襯托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特別是那“孤鴻”在夜間高聲哀號,給人以驚悸之感。這茫茫夜色籠罩著的壹切,象征著政治形勢的險惡和詩人心靈上承受著的重壓。
這首《詠懷詩》整體表現的是詩人孤獨、失望、愁苦和痛苦的心情,為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