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於冬季山的詩句
關於山的詩句冬季 1.關於山中冬天的詩句
山中》原文
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山中》賞析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裏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遊壹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註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於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註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壹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壹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裏那裏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裏的“紅葉稀”,並不給人以蕭瑟、雕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如果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壹兩個局部,那麽後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盡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郁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空翠”自然不會“濕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裏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籠罩在壹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壹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復雜作用所產生的壹種似幻似真的感受,壹種心靈上的快感。“空”字和“濕”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壹起來了。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謐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這壹首所流露的感情與美學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壹些。
《山中》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壹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壹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2.關於山中冬天的詩句
山中》原文 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山中》賞析 首句寫山中溪水。
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裏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遊壹段。
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註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
由於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
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註目的景色。
但對王維這樣壹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壹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裏那裏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
所以,這裏的“紅葉稀”,並不給人以蕭瑟、雕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如果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壹兩個局部,那麽後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
盡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郁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
“空翠”自然不會“濕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裏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籠罩在壹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壹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復雜作用所產生的壹種似幻似真的感受,壹種心靈上的快感。
“空”字和“濕”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壹起來了。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
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謐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這壹首所流露的感情與美學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壹些。 《山中》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壹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
佛教有壹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
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3.描寫“冬天的山”的詩句有哪些
1. 元白樸《天凈沙·冬》:壹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裏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2. 魏晉曹操《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鵾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錢镈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3. 唐白居易《早冬》: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4. 宋黃升《南鄉子·冬夜》:萬籟寂無聲。衾鐵棱棱近五更。香斷燈昏吟未穩,淒清。只有霜華伴月明。應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起看清冰滿玉瓶。
5. 元關漢卿《大德歌·冬》: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那裏是清江江上村,香閨裏冷落誰瞅問?好壹個憔悴的憑欄人。
6.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7. 黃升(生卒年不詳)字叔旸,號玉林,又號花庵詞客,建安(今屬福建建甌)人。不事科舉,性喜吟詠。以詩受知於遊九功,與魏慶之相酬唱。著有《散花庵詞》,編有《絕妙詞選》二十卷,分上下兩部份,上部為《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十卷;下部為《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十卷。附詞大小傳及評語,為宋人詞選之善本。後人統稱《花庵詞選》。
8.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壹作壹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壹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壹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聖人”。
4.描寫冬天的山的詩句
1: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杜甫《對雪》2: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艷。
4: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5:《雪飄》作者:惺芒6:秋月楊明惲,冬嶺秀寒松。
7: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晉·謝道蘊《詠雪聯句》8: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9: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10:天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
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11: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12: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駢《對雪》13: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14: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
宋·蘇軾《和田國博喜雪》。15: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1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1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絕。——呂本中的《踏莎行》18: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祖詠《終南望余雪》19:紛紛暮雪下轅門,風卷紅旗凍不翻。20: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1:壹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山底見青山描寫冬季景色的詩句 60句描寫冬季景色的詩句 60句。
22: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23: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墮瓊芳。24:暮雪助消峭,玉塵散林塘。
25: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26: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7: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杜甫《對雪》28: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張謂《早梅》29: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的《春雪》3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31: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32: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33:松迥月光先照鶴,寺寒溝水忽生冰。
34: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兩句寫早梅開放。傳說詩中“壹枝”原作“數枝”,鄭谷為改,齊己因稱鄭谷為“壹字師”。
唐·齊己《早梅》35: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對雪》36:手、掌、席“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37: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38: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39: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40:《七絕·雪》作者:煙鎖娥眉41: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
42: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43:冰雪截肌膚,風飄無止期。44: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4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4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47: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作者:羅隱48: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49: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50: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51: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描寫冬季景色的詩句 60句好詞好句。52: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
53:江南雪,輕素減雲端。54: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55: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56:疏花個個團冰雪,羌笛吹他不下來兩句寫梅花的高潔品格元·王冕《素梅》57: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58: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59: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60: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5.描寫冬天山水的古詩詞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清平樂》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終南望余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夜雪》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雪梅》 孤飛壹片雪,百裏見秋毫。《觀放白鷹·其壹》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雪望》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閣夜》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南秦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對雪》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早梅》
關於冬季山的詩句 1.描寫冬天的山的詩句
1: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杜甫《對雪》
2: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艷。
4: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5:《雪飄》作者:惺芒
6:秋月楊明惲,冬嶺秀寒松。
7: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8: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9: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10:天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11: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12: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駢《對雪》
13: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14: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蘇軾《和田國博喜雪》。
15: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1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1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呂本中的《踏莎行》
18: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祖詠《終南望余雪》
19:紛紛暮雪下轅門,風卷紅旗凍不翻。
20: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1:壹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山底見青山描寫冬季景色的詩句 60句描寫冬季景色的詩句 60句。
22: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23: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墮瓊芳。
24:暮雪助消峭,玉塵散林塘。
25: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26: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7: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杜甫《對雪》
28: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29: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的《春雪》
3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31: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32: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33:松迥月光先照鶴,寺寒溝水忽生冰。
34: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兩句寫早梅開放。傳說詩中“壹枝”原作“數枝”,鄭谷為改,齊己因稱鄭谷為“壹字師”。唐·齊己《早梅》
35: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對雪》
36:手、掌、席“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37: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
38: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39: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40:《七絕·雪》作者:煙鎖娥眉
41: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
42: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43:冰雪截肌膚,風飄無止期。
44: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4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4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47: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作者:羅隱
48: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49: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0: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51: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描寫冬季景色的詩句 60句好詞好句。
52: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
53:江南雪,輕素減雲端。
54: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55: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56:疏花個個團冰雪,羌笛吹他不下來兩句寫梅花的高潔品格
元·王冕《素梅》
57: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58: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59: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60: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2.關於山中冬天的詩句
山中》原文
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山中》賞析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裏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遊壹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註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於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註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壹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壹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裏那裏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裏的“紅葉稀”,並不給人以蕭瑟、雕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如果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壹兩個局部,那麽後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盡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郁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空翠”自然不會“濕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裏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籠罩在壹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壹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復雜作用所產生的壹種似幻似真的感受,壹種心靈上的快感。“空”字和“濕”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壹起來了。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謐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這壹首所流露的感情與美學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壹些。
《山中》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壹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壹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3.描寫“冬天的山”的詩句有哪些
1. 元白樸《天凈沙·冬》:壹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裏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2. 魏晉曹操《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鵾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錢镈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3. 唐白居易《早冬》: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4. 宋黃升《南鄉子·冬夜》:萬籟寂無聲。衾鐵棱棱近五更。香斷燈昏吟未穩,淒清。只有霜華伴月明。應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起看清冰滿玉瓶。
5. 元關漢卿《大德歌·冬》: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那裏是清江江上村,香閨裏冷落誰瞅問?好壹個憔悴的憑欄人。
6.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7. 黃升(生卒年不詳)字叔旸,號玉林,又號花庵詞客,建安(今屬福建建甌)人。不事科舉,性喜吟詠。以詩受知於遊九功,與魏慶之相酬唱。著有《散花庵詞》,編有《絕妙詞選》二十卷,分上下兩部份,上部為《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十卷;下部為《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十卷。附詞大小傳及評語,為宋人詞選之善本。後人統稱《花庵詞選》。
8.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壹作壹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壹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壹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聖人”。
4.描寫冬日山水的詩句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清平樂》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終南望余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夜雪》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雪梅》 孤飛壹片雪,百裏見秋毫。《觀放白鷹·其壹》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雪望》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閣夜》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南秦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對雪》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早梅》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對雪》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早冬》
壹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冬日歸舊山》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裏橋。《野望》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除夜有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