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秋千索
藥闌攜手銷魂侶,爭不記看承人處。除向東風訴此情,奈竟日春無語。
悠揚撲盡風前絮,又百五韶光難住。滿地梨花似去年,卻多了廉纖雨。
詞譯
當年,虹是濕了的小路,月的足跡深深,美人的足跡深深。那個男子柔柔地牽著,心愛之人的纖纖素手,壹步壹吻地,在那藥欄之畔流連,流連。慢慢步遠,身旁星群散了。
再回首,男子兩袖空空,美人被壹朵柳絮帶走。東風不起,相思的心花不開。往事如寂寞空城。唯有梨花,憶起雨後的故事。憶起雕零。
評析
這是壹首懷人之作,至於寫給哪位紅顏,難以考證,我們只將其作為壹首愛情詞看待。
上闋側重寫孤寂之情。“藥闌攜手銷魂侶,爭不記看承人處”,當年曾與心愛的人攜手款步在園亭中藥欄之畔,雖然現在已時過境遷,但又怎能不記起當時特意相迎相會的情景呢?此二句寫對往日歡會的追憶,珠璣情深,字字流連,比如“攜手”“銷魂”“爭不記”“看承”都是濃語。當然濃語蘊濃情,那這壹腔如醇酒壹般的深情厚意,伊人不在,都付與誰呢?“除向東風訴此情,奈竟日春無語”,意思是除了向春風訴說以外,真是別無選擇。然而令人莫可奈何的是東風不起,春天整日不作壹語,如此不解人意。顯然,此處作者把春天擬人化了,既指自然界之景觀,又含社會之人事,頗似於朱淑真的“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欲下瀟瀟雨”,把主客雙方的不同情意和心態***織於壹體,顯出藝術的涵蘊美。
下闋著重寫景,景中含情。“悠揚撲盡風前絮”,詞人鵠望的東風終於來了,但卻不是傾聽他的哀訴,而是吹起柳絮飄揚,四處飛舞。古代,楊柳飛絮是暮春的使者,而此處說“撲盡風前絮”,壹“盡”字,道出了柳絮全被春風吹去後春也將盡的隱隱惆悵與憐惜。而這時候,又正是清明寒食時節,此時春色最濃,卻是將殘之候,所以清明前後的美好春光總是難以駐留。“又百五韶光難住”,壹個“又”字,惜春懷人的悵惘之情又疊加層。接下壹句,承前句“風前絮”“韶光”,謂柳絮、梨花依然如昔,但伊人卻蹤影難覓,遂不勝悲悵。“滿地梨花似去年”,化用劉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將“不開門”三字替換為“似去年”,詞句遂由表現失落女子青春已逝的雕零之感轉為表現風景依稀,猶似昔年,而人事已非的傷懷情緒。結句用“卻多了廉纖雨”收束,謂天公不作美,廉纖的細雨又沾濕了滿地的梨花,令人難以為懷,更平添了含婉幽傷的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