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教學中如何巧用想象

詩歌教學中如何巧用想象

想象在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創新的基礎,同時又是壹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我們知道,古典詩歌出現在讀者眼前的只不過是壹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像,不懂得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那麽出現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③在詩詞教學中怎樣充分發揮想象作用呢?

1 創設適當情景,誘發合理想象

前人告訴我們,教有常法,教無定法。我們認為,無論任何壹首詩詞,在壹定的教學階段,教師都必須根據詩詞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精心創設壹定的情景或意境,從而激發學生想象的欲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大膽地進行想象,引發他們想象的興趣,達到想象的最佳效果,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我們知道,不僅是古典詩詞,就是現代詩歌,其特點都是言簡而意賅,形近而意遠,在短小的篇幅裏要表達豐富的內容,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自然不可能按照壹般的時空順序來進行字詞逐壹的排列組合,也不可能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全部壹股腦兒地直白地呈現出來,因為那將不成其為詩。而只能是選取具有典型的意象,根據詩人語言習慣和壹定的語法規則,有機地進行語言整合,形成具有作者獨特個性的詩篇。如果教師不懂得這壹規律,而只是壹味地要求學生憨讀、死記、硬背,最終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昏昏。

2 善於激活文字,重視形象創造

激活文字,重視形象創造在詩詞教學的重要手段之壹。如果做不到這壹點,詩詞教學便無從談起。如果不善於激活文字,重視文學形象的創造,那麽,古典詩歌出現在學生眼前的,只不過是壹行行了無生機的文字符號。在詩詞教學中,只有善於展開想像,對詩詞進行合理的再創造,出現在頭腦中的才不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是壹幅幅色彩各異,獨具特色的生動畫面。只有這樣,才可能使學生進入作者所創設的詩詞意境之中,充分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蘊。例如王維的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空山、新雨、秋、明月、松林、清泉、浣紗女、蓮花這些詩歌中的意象,如果教學中教師善於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積極創設詩歌情景,那麽,在我們的腦海中就會呈現出這樣的畫面:山雨初霽,萬物壹新,再加上初秋的傍晚,清新的空氣,美妙的景色,是那麽宜人;雨後無塵的碧空,如洗的松針,灑滿松林的皎潔月光,清澈見底的澗水,流水沖擊石頭,發出淙淙的響聲;竹林深處,不時傳來壹陣嬉鬧的笑語聲,那是洗衣的婦女們正要結伴歸去;蓮葉搖動,漁船即將返航順水而下――通過想象,才會讓學生在腦海中留下壹幅幅鮮活的畫面,而讀者也因此在想象中獲得了美的體驗,不僅感受到山村的清幽明潔,而且還能感悟到作者超脫世俗、隱居山林、閑怡自適的獨特心境。

3 留意填補空白,註重擴展想象

稍有美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對於文學作品來說,任何壹個文本都存在著意義和空白的不確定性,這幾乎成了定律。詩詞尤為突出。詩詞中的空白,自然是指各意象之間的“斷裂地帶”。而這壹“斷裂地帶”卻又和書法作品的飛白近似,形斷而意連。如崔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句中,晴川―漢陽樹―芳草―鸚鵡洲,幾個意象之間,就有明顯的斷裂地帶, 也就意味著,各意象之間有著應需想象才能達到構成壹幅畫面的的填充空間。這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所說,“畫在有筆墨處,畫之妙在無筆墨處。”詩詞猶如繪畫,其妙處就在於在該留下空白的地方,恰到好處地留下空白,以收言近而意遠之效。教學中,這樣的空白,不僅要讓學生能夠看出,並且還要善於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已有語文知識進行填充。可以說,懂得這壹點,就懂得了詩詞教學的大半。

4 加強比較閱讀,訓練延伸想象

在詩詞教學閱讀中,對於那些詩詞意蘊相近或相反,句式相同或相似的詩篇,教師也可訓練學生將其進行聯想,並把這種聯想看作壹種特殊的想象方式,以收到觸類旁通,舉壹反三的效果。如由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聯想到崔顥《黃鶴樓》裏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不過聯想要達到這壹目的,必須註重效果,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更重要的是要聯想到詩歌所表現的內在本質。

5 加強寫作訓練,培養想象能力

想象的培養最終應該或者說要有意識地落實到寫作上來。對於語文學科來說,文學作品的閱讀目的最終在於鍛煉學生創造想象的能力,使其應用於文學的寫作活動中。在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他們學過的詩文,展開充分合理的想象,對詩詞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擴展,或者改寫,這樣更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想象的主題和線索,以培養學生獨立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