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人用“豆蔻”來形容少女,那“豆蔻”到底是什麽呢?

古人用“豆蔻”來形容少女,那“豆蔻”到底是什麽呢?

古人用?豆蔻?來形容十三四歲的妙齡少女,最早出自唐朝時期杜牧的詩句,將妙齡少女比作二月初的豆蔻,堪稱是神來之筆,因為二月時候的豆蔻含苞待放,非常粉嫩,用植物的花期比喻少年,充滿了小清新之感,所以後世文人約定成俗,用豆蔻來特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

記得讀中學的時候,我們的校長在廣播中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開頭說了壹句,妳們都處於豆蔻年華,要好好珍惜?

然後我們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就把教室內的廣播關了,在黑板上寫上?豆蔻年華?四個字,跟我們講,豆蔻年華專指女子十三四歲,校長這麽用是錯誤的。所以,我對這個成語記得非常牢。

那麽,杜牧為何要用豆蔻來比喻女子呢?

公元835年,杜牧在揚州結識了壹位青樓的紅顏知己,對方只有十三歲,可是杜牧不久之後就要到長安赴任監察禦史壹職,在臨別之時,杜牧十分傷感,做了壹首《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給這位青樓女子。

在詩中,杜牧寫道: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首句描摹少女身姿體態,妙齡豐韻;二句以花喻人,寫她嬌小秀美;三、四兩句,以星拱月,寫揚州佳麗極多,唯她獨俏。

意思就是,十三歲的年輕姿態舉止都很美好,就好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壹樣,揚州十裏長街上的美女,沒有壹個能夠比得上這位紅顏知己。

豆蔻是壹種草本植物,葉子像芭蕉,果實可入藥,種類也有很多種,主要分為紅豆蔻、白豆蔻和草豆蔻,但是不管哪壹種,在揚州二月的時候,都是剛剛開花的樣子。

含苞待放的時候豆蔻花非常水靈,也很粉嫩,因此豆蔻花也被稱為含胎花,所謂含苞待放,和那些初長成的少女壹個模樣。

我們在教科書上學的杜牧的文章,最出名的篇當屬《阿房宮賦》,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的是壹個為國家興亡擔憂的知識分子,卻沒有想到杜牧還是壹個這樣的小清新。

其實,杜牧的詩大概分為兩類,壹類是相對豪邁的,另壹類則是香艷的,尤其是後者,?大半是用壹種清新的筆調來輕描淡寫的,所以便不至滿紙都脂粉氣了?,清新脫俗正是如此。

後人評價杜牧的這首詩時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牧之詩詠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開。?

經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杜牧所說的豆蔻,並非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豆蔻果實,而是豆蔻花,如果大家有幸看到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就會佩服杜牧的才情了。

杜牧的小清新詩中最為有名的是《張好好詩》,在這篇詩中,杜牧第壹句就寫道:?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可見,杜牧心中理想的女子模樣,正是女子十三四歲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