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柳宗元。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壹,文章寫得好,詩歌也寫得很有味道。蘇東坡評價柳宗元的詩歌時說:“發纖秾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可以說,這個評價還是恰如其分的。
這首《江雪》堪稱描寫漁翁的千古絕唱,相信大多數朋友早已經把這首詩背得很熟練了。這首詩巧妙運用數字詞,千、萬、孤、度,給人壹種強烈的畫面感。短短20個字,就將漁翁那種孤芳自賞的寂寞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前兩句是襯托最後壹句的“獨釣寒江雪”,在漫天大雪中,這壹個漁翁的形象是這麽孤獨,卻又是這麽倔強,真是讓人十分敬佩。
第2首,《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詞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誌和。這首詞之前被選入了課本,可以說是朋友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篇。詩中塑造了壹個帶著鬥笠,穿著蓑衣的漁翁形象,更描寫了春天時優美動人的景色。整首詞的風格歡快,給人壹種愉悅的感覺。
其中“桃花流水鱖魚肥”讓人忍不住流口水,想要吃鱖魚。而“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壹句,卻又讓人脫塵忘俗,感受著隱逸漁翁的別樣情懷。這樣的好詩詞,還沒有背下來的朋友。
第3首,《淮上漁者》: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壹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鄭谷,雖然也是寫漁翁,但是並不是像上面兩首詩詞壹樣通過漁翁來突出自己的情懷。鄭谷筆下的漁翁是壹個為生活奔波勞碌的勤勞漁翁形象,他為了生計不得不在風波裏面釣魚。
“白頭翁”三個字突出了漁翁生活的辛苦,白發老人本該是休息的年紀,卻不得不飽受江風吹襲而釣魚。這都是因為生活所迫,同時也是為了照顧兒孫們的生活。
“壹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這兩句有壹種苦中作樂的情緒,可以說將前兩句的悲憫心態調整為壹種聊以安慰、自得其樂的情緒。這正是唐詩的可貴之處,並不只是將壹種情緒歇斯底裏全盤吼出,而是註意這種處境的多方面因素,加以綜合和蘊藉,並最終呈現出壹種自然的狀態。
第4首:荻花風緊水生鱗,山色浮空淡抹銀。總道江南好風景,從前都屬打魚人。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祝枝山。祝枝山不僅書畫畫得好,寫詩也很有壹手。像這首描寫漁翁的詩,前兩兩句是寫景,而後兩句則是抒情,將情緒直接明白表達出來,強化了祝枝山對漁翁生活的向往。
“總道江南好風景,從前都屬打魚人。”江南的好風景,唯有漁翁才能領略。這正是詩歌的妙處,話不用多說,卻能讓人感受到漁翁之樂,正是令人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