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原文_翻譯及賞析

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原文_翻譯及賞析

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唐代·岑參《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 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 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

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

白發悲明鏡,青春換敝裘。

君從萬裏使,聞已到瓜州。 友情 , 思鄉 , 邊塞 , 感傷時光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片雲吹過城頭,黃鶯飛上了戍樓。

塞花飄灑客子的淚水,邊柳牽掛行人的鄉愁。

長了白發對著明鏡悲嘆,可惜青春只換來了破裘。

此次您又承當了遠行萬裏的使命,聽說現在已經到了瓜州。

鑒賞

這是岑參壹首很特別的詩,和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有些相似,但所蘊含的情感要豐富和復雜得多。李詩只是表達了對朋友的關切之情,而岑參既有對朋友的關心之情,更多的是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春暮點出了時節,武威和晉昌交代了地點。武威是詩人自己的所在地,晉昌是詩人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返回到達之地。“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則指出是聽說朋友出使西域返回。

首聯“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寫邊塞登樓所見之景:岸雨飄過城頭之後帶來的漫天大雨,從這雨就告訴讀者這邊塞環境之苦之惡劣,而壹只美麗的黃鸝鳥飛上了戍樓躲雨。這只黃鸝成了這環境惡劣的邊塞城樓的壹抹亮色,似乎也傳達的詩人內心的某種溫情。王國維說“壹切景語皆情語”,而在首聯,詩人的情感含而未發,並未明言,似有壹絲蒼涼,更有壹縷溫情蘊含其中,彰顯含蓄之美。

頷聯“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尤其巧妙,融情於景,景中有情,情景水相互融。壹個“飄”字把遊子思鄉之淚隨塞外飛花漫天飄舞的情景描述出來,形象地突出了客淚之多,鄉愁之濃。而“掛”則化無形的情感為有形的形象,把鄉愁與楊柳聯系在壹起,詩人很巧妙楊柳意象中留別的內涵。“柳”和“留”同音,因而在古詩詞中柳就有留戀之意。“邊柳掛鄉愁”把遊子的那種濃濃的鄉愁具體化、形象化了,好像這鄉愁變成了實體物質,掛滿了邊塞的楊柳樹。這沈甸甸的鄉愁,這思鄉的痛苦,就很生動地表達出來了,就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那樣,把無形的情感——愁緒,形象化具體化,是詩人的匠心所在。

頸聯“白發悲明鏡,青春換敝裘”直抒胸臆,抒發的是年華已去而功業未成的感慨。“白發悲明鏡”與李白在《將進酒》中“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的情感是壹致的,抒發的都是年華已去的感傷。而“青春換敝裘”則補充說明了為什麽要悲白發。生老病死本是人生難免,而詩人對年華的失去如此悲傷,是因為大好青春年華居然沒有建功立業,居然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裘”是名貴的皮大衣,是達官貴人才穿得起的,在這裏暗指功業。因為封建時代的讀書人講究的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而盛唐時代的詩人更加是以天下為己任,幾乎個個都覺得自己有宰相之才,能夠輔助皇帝成就壹個盛世。岑參毫無疑問也會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但壹個“敝裘”就明白的說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得誌。

尾聯“君從萬裏使,聞已到瓜州”抒發了兩種情感,壹是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順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由衷的高興;但同時又為自己仍然滯留在邊塞(武威)而歸期無著落而感到傷感與無奈。高興又傷感的情緒交織在壹起,豐富而復雜的情感從字裏行間若隱若現的透露出來。詩歌的結尾含蓄而有意味深長,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創作背景 宇文判官與岑參同為高仙芝的僚屬,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高仙芝改授河西節度使,他們壹起回到姑臧,不久宇文判官又出使安西。出於對這位朋友的信任和懷念,岑參在姑臧聽說他已回到晉昌時,即作此詩向老朋友傾訴自己的心事。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參

鄉夢不曾休,惹甚閑愁?忠州過了又涪州。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送子軍中飲,家書醉裏題。 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蝴蝶不傳千裏夢,子規叫斷三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