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蘇軾表達自己誌向的詩句

蘇軾表達自己誌向的詩句

1. 蘇軾寫的關於誌向的詩句

蘇軾寫的關於誌向的詩句 1.要壹手蘇軾表達遠大誌向、意氣奮發的詩

無題 (明) 彭述先

--------------------------------------------------------------------------------

鵬飛萬裏去,

回顧江山小。

誰知天外人,

猶嘆籠中鳥。

[註釋]

1. 無題:詩的題目。古代詩人常把壹些不便標題或難於標題的詩,標以“無題”而延續至今。

2. 鵬:神話傳說中最大的鳥。

3. 回顧:回過頭來看。

4. 天外人:指胸懷更寬、眼界更遠大的人。

5. 猶:還。

6. 籠中鳥:受困而不自由的鳥。

[譯文]

大鵬展翅飛向萬裏雲天,回頭壹看,江山顯得很小。誰知天外還有眼界更遠大的人,在那裏嘆息大鵬也不過是籠中的鳥兒。

這是壹首抒發遠大誌向的詩。作者通過對大鵬鳥雖有遠大誌向,也不過是籠中鳥的嘆息,來表達自己的心胸比大鵬鳥更寬廣,誌向比大鵬鳥更遠大。

[作者]

彭述先,明朝詩人。

雜詩·其二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裏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誌不獲騁。

念此懷悲淒,終曉不能靜。

[評]

《雜詩》是在晉義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後,陶淵明50歲時所寫,***12首,此首為其中之二。這是離他辭彭澤令歸

耕園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中,他感到獲得了自由,心情舒暢,寫下了像"采菊東

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諸多名句。然而他終非"渾身靜穆",這首詩正透露出個中消息。

此詩起首處氣勢恢弘:"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裏輝,蕩蕩空中景"萬裏河山壹片寧靜肅然,籠罩

在月光之下。望著這浩蕩空闊的景象,詩人的心被感動了。正是"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文

心雕龍》),浩渺長空,星轉鬥移,又壹次鼓動起詩人潛在的激情。接下來四句,"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

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冷風入戶,使詩人感悟到季節的交替、時光的流逝,思緒萬千,徹夜難眠。這四句詩承

上啟下,由此轉入傷感悲戚的格調。詩人本懷有遠大的抱負,少年時即有濟蒼生之誌,"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雜詩·其五》)。但是頻繁的戰亂、黑暗的官場,使這位誌高行潔的詩人理想破滅了,只能歸耕園田,獨善

其身。"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飲酒·其五》),他的心終於得到了寧靜。可

是濟世之誌未泯,它像壹股暗流在詩人心底湧動著,撞擊著。在這樣壹個晚上,無邊的月色,高遠的長空,又把

它從詩人心底牽引出來。想起少年時的遠大誌向,中年的官場磨難,直到行將老矣的現在,怎能不讓詩人感慨萬

千呢!然而"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漫漫長夜裏,只聽到詩人獨自嘆息的聲音。這種痛苦的孤獨感,並不僅

為夜深無人語而來,我們從屈原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從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以至後來李白的"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等等詩句中,都不難找到***鳴。他們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遠的誌向,

不願隨波逐流,因而都難容於世,也更深的體會到"日月擲人去,有誌不獲騁"的痛苦,這是不可解脫的、刻骨銘

心的痛苦。

破陣子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2.有關表達詩人誌向的詩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誌。(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裏。(《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夠了吧?應該是這些,呵呵!

3.關於抒發理想誌向的詩句

關於抒發理想誌向的詩句包括:1、唐代王績《野望》原文: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譯文:黃昏的時候佇立在東臯村頭悵望,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每棵樹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都披覆著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驅趕著牛群回家,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各自隨願而歸。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2、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原文: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壹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壹般。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3、東漢曹操《觀滄海》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譯文: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

海水多麽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

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裏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裏湧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誌向吧。

4、宋代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原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從哪裏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卻只見北固樓壹帶的壯麗江山,千百年的盛衰興亡,不知經歷了多少變幻?說不清呀。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想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已帶領了千軍萬馬。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過頭。

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難怪曹操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壹般!”5、唐代駱賓王《詠蟬 / 在獄詠蟬》原文: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譯文:深秋季節寒蟬叫個不停,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怎麽能忍受這秋蟬扇動烏黑雙翅,對我壹頭斑斑白發,不盡不止地長吟。

秋露濃重,蟬兒縱使展開雙翼也難以高飛,寒風瑟瑟,輕易地把它的鳴唱淹沒。有誰能相信秋蟬是這樣的清廉高潔呢?又有誰能為我這個無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6、宋代嶽飛《滿江紅·寫懷》原文: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

擡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壹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壹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裏,經過多少風雲人生。

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

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誌,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

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7、南宋陸遊《蔔算子·詠梅》原文: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她正獨自憂愁感傷,壹陣陣淒風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領春芳,聽任百花群艷心懷妒忌將她中傷。縱然她片片雕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清芬卻永留世上。

4.寫出古人遠大的抱負和誌向的詩句有哪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蘇軾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有誌者事竟成也! ——劉秀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司馬遷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後漢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