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珪為國捐軀後,國民政府決定將其忠骸運回家鄉。1938年4月15日,長沙《大公報》用大字主標題《抗戰名將羅芳珪靈柩抵漢,即將運湘安葬》,並配副標題《扼守南口,威震中外;臺莊會戰,為國捐軀》進行報道。
1938年5月上旬,羅芳珪的靈柩由前方運抵衡山火車站。衡山縣長孫伏園率各界人士到車站迎接。旋即在衡山縣城文廟大坪裏隆重舉行追悼會。羅芳珪靈前,擺放著國***兩黨要員蔣介石、周恩來、林森、於右任、湯恩伯、蔣光鼐等的挽聯、挽詞。
蔣介石的挽聯慷慨激昂:“善戰久知名,詎翼妖氛摧猛士;臨危能受命,好將浩氣振軍魂!”
周恩來的挽聯情真意切:“為國家合作抗日,南口防守決死戰,聲震中外;作民族復興英雄,臺莊大捷成壯烈,獨有千秋!”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挽詞言簡意賅:“裹革完忠”。
在1000多人參加的追悼會上,很多人為烈士唱起了挽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更為會場增添了悲壯的氣氛,很多人為抗日名將之死灑下了熱淚。
羅芳珪的夫人康敬懿剛剛分娩,身子十分虛弱,也含著極大的悲痛,抱著烈士喋血疆場10天之後才生下來的遺腹女羅本忠,參加了追悼大會。羅芳珪在率部搶防南口前夕,動員愛妻離開部隊駐地回到衡陽老家,又義無反顧地奔赴抗日戰場,沒想到夫妻從此永訣。在追悼大會上,康敬懿含著淚水,講述了烈士的生平事跡,並為丈夫為國獻身感到驕傲;表示壹定化悲痛為力量,完成丈夫的未竟事業。1938年12月26日,羅芳珪的靈柩安葬在今衡東縣新塘鎮楊泗橋祖塋。
國民政府為表彰羅芳珪的功績,追謚他為陸軍少將,入祀南嶽忠烈祠。
羅芳珪犧牲後,他唯壹的女兒羅本忠由夫人康敬懿撫養成人,現已從西安西北建築工程學院退休。在大學執教期間,羅本忠多次千裏迢迢回家鄉為父親掃墓,瞻仰忠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