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蠶絲歌》
——南北朝·鮑令暉
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
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
《野蠶》
——唐·於濆
野蠶食青桑,吐絲亦成繭。
無功及生人,何異偷飽暖。
我願均爾絲,化為寒者衣。
《詠蠶》
——唐·蔣貽恭
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
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
《蠶作繭》
——元·王冕
老蠶欲作繭,吐絲凈娟娟。周密已變化,去取隨人便。有為機中練,有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練以事寒喧。其功不為小,其用己為偏?作詩寄蠶姑,辛苦匪徒然。
《簇蠶辭》
——唐·王建
蠶欲老,箔頭作繭絲皓皓。場寬地高風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蠶急作莫悠揚,年來為爾祭神桑。但得青天不下雨,上無蒼蠅下無鼠。新婦拜簇願繭稠,女灑桃漿男打鼓。三日開箔雪團團,先將新繭送縣官。已聞鄉裏催織作,去與誰人身上著。
《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諺語:
小蠶保苗,大蠶壯膘。
麥熟壹晌,蠶老壹時。
要得富,種桑樹。
寧叫蠶老葉不盡,不叫葉盡老了蠶。
小蠶放山腰,三眠放山腳。
童謠:
《做天難做四月天》:做天難做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賣菜哥哥要落雨,采桑娘子要晴天。
其他的童謠就不太知道了,希望能幫到您。
2. 關於蠶的童謠 諺語 古詩1、《鄉村四月》
宋代: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譯文: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裏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壹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雨過山村》
唐代:王建
雨裏雞鳴壹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譯文:雨中傳來雞鳴,山村裏依稀壹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壹條板橋斜橫。婆媳相喚,壹起去選蠶種。只有那梔子花開,獨自搖曳庭院中。
3、《蠶婦》
宋代: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譯文:壹個住在鄉下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裏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濕了。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4、《渭川田家》
唐代: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譯文: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裏,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5、《蠶婦吟》
宋代:謝枋得
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
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譯文:杜鵑鳥於四更時分啼徹窗外,喚醒養蠶婦人起身關照蠶寶寶們,擔心著這幾天桑葉不夠影響了蠶寶寶吐絲結繭。歌舞樓臺之聲竟遠遠傳來,難道深夜了高樓歡宴的歌女們還沒有歸來入睡?
3. 描寫蠶的諺語描寫蠶的諺語有:
小蠶保苗,大蠶壯膘。
麥熟壹晌,蠶老壹時。
要得富,種桑樹。
不耕而食,不蠶而衣.
春蠶到死絲方盡.
寧叫蠶老葉不盡,不叫葉盡老了蠶。
小蠶放山腰,三眠放山腳。
關於蠶的名言有: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寧叫蠶老葉不盡,莫叫葉盡蠶不老.
蠶有求於人的只是幾片綠葉,而貢獻給人們的卻是精美纖亮的絲;它們極細心極忍耐地朝著壹個目標——結繭的方向努力,壹直到吐完自己的最後壹根絲.
我也是永遠忍耐地向壹個極好的目標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麽,知道別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證我的努力自有道理,但是我仍舊如此作.我如此作,無疑地是有使我不得不如此作的原因,正如蠶不得不作繭.-----------------------------居裏夫人
4. 描寫蠶的詩句5首1、《詠蠶》唐代:蔣貽恭
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
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
譯文:辛勤勞苦獲得的蠶繭不滿筐,深夜裏煮蠶抽絲恨比絲更長。貴人們穿綾羅哪知道養蠶苦,他們只是貪戀衣上的繡鴛鴦。
2、《田家行》唐代:王建
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麥收上場絹在軸,的知輸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回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
譯文:看著眼前豐收的景象,男人們的話語裏充滿了喜悅,女人們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家家戶戶再也沒有怨言,說的話也和往常不壹樣了。雖然五月天氣炎熱,此時的麥風卻給人以清涼的感覺。在村中的屋檐下,婦女們正忙著用繰車繅絲,繰車上發出壹陣陣傾細的聲音。
家蠶豐收,野蠶做的繭再也沒有人來收取,於是這些繭在樹上就變成了秋蛾,在樹葉間撲撲地飛舞著。麥子收割以後壹筐壹筐地堆放在麥場上,絹布織成後壹匹壹匹地纏在軸上,農民們可以確認今年的收成已足夠繳納官府的賦稅了。
不指望還有入口的糧食,也不指望還有絹布剩下來做件衣服穿在身上,只是暫且可以免除去前往城中賣掉自己的小黃牛了。農民家庭的衣食實在談不上什麽好與壞,只要家裏人不被捉進縣衙門,便是壹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了。
3、《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壹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4、《鷓鴣天·送廓之秋試》宋代:辛棄疾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譯文:廓之妳在這初秋微涼的天氣、穿著白色苧麻織成的新衣、離開我去參加科舉考試。我仿佛看到了妳以後參加考試的情景,妳將與其他考生們壹道在考場裏專心致誌地書寫,猶如春蠶啃食桑葉,回廊裏沙沙有聲。鄉試放榜時飄拂的桂花香已經先散向了月殿,妳壹定能名登桂榜,蟾宮折桂;不僅如此,連下壹年桃花浪湧起時像魚躍龍門壹樣考試得中的會試也已經為妳準備好了。
現在妳攜帶著書和劍走向應試的遼遠廣闊之路,就像鯤鵬從北海展翅翺遊到南海,又像鳳凰飛向東升的太陽。明年的今天,妳早已青雲直上,那時妳可以輕松愉悅地閑看世間的舉子還在為功名奔忙。
5、《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宋代: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裏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譯文:貢院裏香煙繚繞,春天的和風又暖又輕,寬闊的庭中壹清早就坐滿了各地來應試的精英。舉子們緊張肅穆地戰鬥,如同銜枚疾走的士兵,只聽見筆在紙上沙沙作響,仿佛是春蠶嚼食桑葉的聲音。郡縣裏向京都獻上賢才,首先重視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職,依賴著執政大臣。我感到慚愧的是身體衰病心神已盡,選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諸位來識別辨明。
5. 關於蠶的諺語不耕而食,不蠶而衣耕:翻松田土以備播種;蠶:養蠶。不種田卻有飯吃,不養蠶卻能穿絲綢。形容不勞而獲。
春蠶抽絲蠶:昆蟲名;抽:拔出。形容人的思緒、言談牽扯無盡。
春蠶到死絲方盡絲:雙關語,“思”的諧音。比喻情深誼長,至死不渝。
蠶叢鳥道指險絕的山路。
春蠶自縛縛:纏束,捆綁。像春天的蠶作繭那樣,自己把自己纏束起來。
蠶績蟹匡匡:背殼。比喻名是實非,兩不相幹。
蟬聯蠶緒蟬聯:連續相承;緒:絲頭。比喻連接相承。
蠶食鯨吞象蠶吃桑葉那樣壹步步侵占,象鯨吞食那樣壹下子吞並。比喻用各種方式侵占吞並別國的領土。
蠶絲牛毛比喻多而細密。
蠶頭燕尾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筆輕疾。
佴之蠶室居住於蠶室,指受宮刑。佴:被放置。蠶室,指密封之室,因受刑人怕風,所以室內溫暖嚴密。
谷父蠶母指傳說中的農桑之神。
鯨吞蠶食像鯨魚吞食壹口吞下,像蠶吃桑葉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種手段侵吞。
老蠶作繭老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裏面。比喻自己束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