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人戴叔倫《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2、李白《贈崔侍郎》“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3、唐朝張誌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4、宋代王安石的《魚兒》“繞岸車鳴水欲開,魚兒相逐尚相歡。無人挈入滄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寬?”
5、宋朝範成大《鱸魚》“細搗橙姜有膾魚,西風吹上四鰓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
6、清人徐鵠庭《漢口竹枝詞》“不須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宵夜好,鯿魚肥美菜苔香。”
《贈崔侍郎》原文:唐 · 李白
黃河二尺鯉,本在孟津居。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故人東海客,壹見借吹噓。
風濤倘相見,更欲淩昆墟。
譯文:三尺長的黃河鯉魚,通常居住在孟津關壹帶。跳不上龍門,就點染額頭,歸來與凡魚作伴。咱們是老相識了,承蒙妳慧眼識珠,極力褒獎。如果今後還有風雲際會的可能,希望能青雲直上九重天,高居天山之顛。
賞析:這首以黃河之鯉作喻,含蓄地表達了懷才不遇的郁悶之情。結尾兩句,氣勢磅礴,體現了李白詩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