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於勞動節的詩句古詩憫農
古詩中關於憫農的詩句 1.古詩《憫農》的詩文
憫農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
第壹、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裏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
唐代詩人。 憫 農1 李 紳 春 種 壹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壹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壹、二句“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
從“壹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壹處田地閑置著。
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
這真是觸目驚心!壹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
唐代詩人。
2.《憫農》的詩句
唐朝時候,亳州出了壹名大詩人,名叫李紳。李紳自幼好學,二十歲中了進士,皇帝見他學識淵搏,才學出眾,招官翰林學士。
有壹年夏天,李紳回故鄉亳州探親訪友。恰遇浙東節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經亳州,二人是同榜進士,又是文朋詩友,久別重逢,自然要盤桓壹日。這天,李紳和李逢吉攜手登上城東觀稼臺。二人遙望遠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壹首詩,最後兩句是:
何得千裏朝野路,
累年遷任如登臺。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臺這樣快就好了。李紳此時卻被另壹種景象感動了。他看到田野裏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聽了,連說:“好,好!這首作得太好了!壹粥壹飯得來都不易呀!”
李紳仰天長嘆了壹口氣,接著又吟道:
春種壹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李逢吉壹聽,天呀,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嗎?這小子好大膽,回到書房,李逢吉對李紳說:“老兄能否將剛才吟的兩首詩抄下來贈我,也不枉我二人同遊壹場。”李紳沈吟壹下說:“小詩不過三四十字,為兄聽過,自然記得,何必抄錄?若壹定落筆,不如另寫壹首相贈。”李逢吉只得說:“也好,也好。”於是,李紳又提筆寫下壹首:
壟上扶犁兒,
手種腹長饑。
窗下織梭女,
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
化為嫫女姿。
壹笑不值錢,
自然家國肥。
3.《憫農》古詩
李紳《憫農》壹
鋤 禾 日 當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誰 知 盤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土。 3.誰知盤中餐,在臺灣,香港等地寫為誰知盤中飧(sun), 國內由於飧字用的很少,是個冷僻字,當初為了讓詩歌更通俗易懂,改為餐了。
譯文 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裏除草,壹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裏。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壹粒都是那麽的辛苦。
李紳《憫農》二
春 種 壹 粒 粟 ,
秋 收 萬 顆 子 。
四 海 無 閑 田 ,
農 夫 猶 餓 死 。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谷子;栗粟。 3. 猶:還。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譯文 春天,農民把壹粒粒谷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沒有飯吃而餓死。
4.古詩大全憫農壹
憫農二首
唐代:李紳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
宋代:楊萬裏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裏閏添長。
憫農
明代:於謙
無雨農怨咨,有雨農辛苦。農夫出門荷犁鋤,村婦看家事縫補。
可憐小女年十餘,赤腳蓬頭衣藍縷。提筐朝出暮始歸,青菜挑來半沾土。
茅檐風急火難吹,旋爇山柴帶根煮。夜歸夫婦聊充饑,食罷相看淚如雨。
淚如雨,將奈何。有口難論辛苦多,嗟爾縣官當撫摩。
憫農
宋代:張詠
悠悠世事稱無窮,千靈萬象生虛空。活人性命由百谷,還須著意在耕農。
自有奸民逃禁律,農夫倍費耕田力。青巾短褐皮膚乾,不避霜風與毒日。
暮即耕兮朝即耘,東坻南壟無閑人。春秋生成壹百倍,天下三分二分貧。
天意昭昭憐下土,英賢比跡生寰宇。懲奸濟美號長材,來救黎元暗中苦。
我聞憫農之要簡而平,先銷坐食防兼並。更禁貪官與豪吏,憫農之道方始行。
5.《憫農》的詩句
唐朝時候,亳州出了壹名大詩人,名叫李紳。李紳自幼好學,二十歲中了進士,皇帝見他學識淵搏,才學出眾,招官翰林學士。
有壹年夏天,李紳回故鄉亳州探親訪友。恰遇浙東節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經亳州,二人是同榜進士,又是文朋詩友,久別重逢,自然要盤桓壹日。這天,李紳和李逢吉攜手登上城東觀稼臺。二人遙望遠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壹首詩,最後兩句是:
何得千裏朝野路,
累年遷任如登臺。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臺這樣快就好了。李紳此時卻被另壹種景象感動了。他看到田野裏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聽了,連說:“好,好!這首作得太好了!壹粥壹飯得來都不易呀!”
李紳仰天長嘆了壹口氣,接著又吟道:
春種壹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李逢吉壹聽,天呀,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嗎?這小子好大膽,回到書房,李逢吉對李紳說:“老兄能否將剛才吟的兩首詩抄下來贈我,也不枉我二人同遊壹場。”李紳沈吟壹下說:“小詩不過三四十字,為兄聽過,自然記得,何必抄錄?若壹定落筆,不如另寫壹首相贈。”李逢吉只得說:“也好,也好。”於是,李紳又提筆寫下壹首:
壟上扶犁兒,
手種腹長饑。
窗下織梭女,
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
化為嫫女姿。
壹笑不值錢,
自然家國肥。
關於勞動節的詩句古詩憫農 1.關於勞動節的古詩
關於農勞動節的古詩有《憫農》、《歸園田居》、《四時田園雜興》、《鄉村四月》、《觀刈麥》這5首,下面來詳細了解壹下這些古詩:
1.《憫農》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釋: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2.《歸園田居》東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解釋:南山下田野裏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鏟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
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濕我衣。
身上衣沾濕了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3.《四時田園雜興》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解釋:白天鋤地,夜晚搓麻,農家男女都幫著父母做事,幹家務,讓父母休息。小孩子哪裏懂得種田織布之事,也學著大人在桑樹陰下種瓜。
4.《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解釋:壹條小河流淌在碧綠的山間,細雨微風中杜鵑在歡快地歌唱。
鄉村四月裏人們是多麽忙碌,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田。
5、《觀刈麥》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解釋:莊稼人很少空閑日子,五月裏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間壹場南風吹過,那小麥鋪滿隴溝焦黃。
婦女們擔著竹筩粟飯,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
前行後攆去送晌到田裏,小夥子們正操勞在南岡。
兩腳蒸騰著暑天的土氣,脊梁灼烤著火般的太陽。
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只是貪圖這夏日好天長。
更有那些窮苦的婆娘,抱著嬰兒在他們壹旁。
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
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禁不住引起我無限悲傷:
“俺家的收成全繳了稅,拾這點漏兒壓壓饑荒。”
如今我有什麽功勞德行,從來也不從事農耕蠶桑。
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成年價到頭來還有余糧。
想到這些好不暗自慚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遺忘.
2.有什麽關於勞動的古詩
壟上扶犁兒, 手種腹長饑。 窗下織梭女, 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 化為嫫女姿。 壹笑不值錢, 自然家國肥。
觀刈麥 時為盩厔縣尉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憫 農 李 紳 春 種 壹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白居易的《賣炭翁》,代表作。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壹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壹車炭,千余斤, 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壹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3.關於勞動節的古詩詞
五壹勞動節的古詩如下:
1、《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bai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江上漁者》
宋·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du美。zhi
君看壹葉舟,出入風波裏。
3、《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4、《歸園田居》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dao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5、《鄉村四月》
宋·專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屬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田家》
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4.關於勞動的古詩
《憫農》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時田園雜興》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憫農》唐·李紳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農家望晴》唐·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
《貧女》唐·秦韜玉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5.古詩《憫農》的詩文
憫農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
第壹、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裏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
唐代詩人。 憫 農1 李 紳 春 種 壹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註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壹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壹、二句“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
從“壹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壹處田地閑置著。
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
這真是觸目驚心!壹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
唐代詩人。
6.勞動節詩句
1、《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四時田園雜興》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7.五壹勞動節的古詩
五壹勞動節的古詩如下:1、《憫農》唐·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2、《江上漁者》宋·範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入風波裏。3、《采蓮曲》唐·王昌齡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4、《歸園田居》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5、《鄉村四月》宋·翁卷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6、《田家》宋·範成大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8.勞動節古詩
古詩1、《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詩2、《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古詩3、《四時田園雜興》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古詩4、《畬田調二首》
宋王禹
第壹首
大家齊力孱顏,耳聽田歌手莫閑。
各願種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滿青山。
第二首
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
願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