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小冊子作者。其作品主要為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情節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並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鬥的社會風氣。其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聞名於世,魯濱遜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壹。
生平
--------------------------------------------------------------------------------
笛福生於英國倫敦,本姓福(foe)。笛福後來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聽起來如同貴族的“de”的前綴,形成笛福(defoe)這壹筆名。笛福的父親詹姆斯·福從事屠宰業,雙親都是長老會教徒,不信仰英國國教,笛福自己也在長老會的學校裏接受中等教育,但沒有上過大學。笛福曾經從商,但是遭到失敗,甚至於1692年破產。隨後他為了謀生,幹過各種工作,如 *** 的情報人員等,同時從事寫作。1696年他成為了壹家倫敦磚瓦廠的經理。
笛福不信仰英國國教,這使得他在政治上擁護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發表了壹本小冊子《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用反諷手法猛烈抨擊托利黨當局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經過審判,笛福被判入獄六個月,並從1703年7月31日起帶枷 *** 三天。笛福則在獄中針鋒相對寫了詩歌《枷刑頌》。這使得在他 *** 過程中,民眾將其當英雄看待,向他投來的不是石塊而是鮮花,並且為他的健康幹杯。輝格黨首領羅伯特·哈利非常欣賞笛福的才華,在他幹涉下,笛福獲得了釋放。哈利希望笛福辦雜誌以爭取民眾對自己的蘇格蘭-英格蘭聯合政策的支持。笛福在哈利支持下於1704年創辦了《法國時事評論》。1708年哈利失勢,笛福繼續支持其繼任者戈多爾芬直到1713年雜誌中斷。
1719年笛福根據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壹部分經歷和自己構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中文翻譯為《魯濱遜漂流記》。小說講述壹個在海難中逃生的水手在壹個荒島上通過自己智慧與勇氣,戰勝險惡的自然環境,終於獲救回到英國的故事。小說大受歡迎,壹年之內竟然出了四版。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人閱讀。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說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爾頓船長》和1722年的《摩爾·弗蘭德斯》。笛福還寫了大量小冊子與新聞報道,1722年法國馬賽發生瘟疫,笛福出版以1665年倫敦大瘟疫為內容的《大疫年紀事》,迎合了當時市民的關註,頗受歡迎。
主要作品
--------------------------------------------------------------------------------
《魯濱遜漂流記》
《辛格爾頓船長》
《摩爾·弗蘭德斯》
《大疫年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