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媽媽在單位的草叢中撿到壹顆很漂亮的松塔,它將成為第N個作品收藏進媽媽的“博物盒子”。悄悄地告訴妳,我的“博物盒子”裏有很多寶貝哦,松針、葉子、幹花、種子、貝殼、石頭……我覺得這些都是大自然送我的禮物,蘊藏著世界最初的記憶!
1 大自然的收集者華萊士的發現之旅
[英]彼得·雷比 著賴路明 譯商務印書館
這位非常了不起的博物學家、探險家、地理學家是華萊士,他二十多歲就去到亞馬孫熱帶雨林探險,采集各種動植物標本,後來又去了馬來群島,在那裏發現了無數的新物種,寫了壹部非常經典的博物遊記——《馬來群島自然科學考察記》,創立了“生物地理學”學科,傳播了進化論,對人腦與意識的關系提出了壹套獨特的見解……這本《大自然的收集者: 華萊士的發現之旅》中對華萊士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從中妳可以知曉壹位偉大的博物學家是如何誕生的。
我猜妳這個小家夥肯定想當探險家,像華萊士壹樣去探尋大自然,要不然咱倆組團,壹起做“大自然的收集者”,好嗎?
不瞞妳說,前幾天媽媽親眼見證了——鳥類是天生建築師這件事兒。特別幸運,那天媽媽正在吃早餐,突然發現咱家窗戶旁那棵特高的樹上有只喜鵲竟然在搭!鳥!窩!妳知道我有多興奮?這棵樹枝繁葉茂,那只喜鵲就在離我很近的對面若隱若現地忙碌著。我第壹次感到觀察鳥兒原來是這麽好玩的事兒!
2 巖畫、羽毛帽子和手機100個物件裏的觀鳥史
[英]戴維·卡拉漢/[英]多米尼克·米切爾 著劉曉敏/王琰 譯商務印書館
妳可知道,鳥類是人類最親近的朋友之壹,觀鳥是件正經事兒哦!《巖畫、羽毛帽子和手機:100個物件裏的觀鳥史》這本書便因“觀鳥愛好”而成。它按照時間軸線介紹了壹百個與觀鳥息息相關的事物,從距今約45000年前的阿納姆地巖畫到現代手機,歷經千年,每壹件事物都折射出壹些 歷史 節點,每壹次轉變都折射出文化、 科技 與 社會 的演變,對觀鳥活動本身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哦!
真希望妳早點兒出生,和媽媽壹起欣賞窗外那家喜鵲朋友,撰寫屬於我們自己的觀鳥史!只是夏天風雨不斷,偶爾還有雷電,媽媽有些擔心它們呢……究竟如何保護身邊的鳥類呢?妳知道嗎?
自從有了妳,媽媽的嗅覺變得極其敏感,估計和那誰家的旺財有壹拼^_^剛剛有人從我身邊走過,壹陣刺鼻的玫瑰花香襲來,媽媽很是難受,但姥姥卻感覺不到……其實媽媽不討厭玫瑰花,但媽媽最喜歡的是向日葵和小野菊。要知道,“花並不是為人而開,卻帶給了我們愛和美的啟迪”,然而,人人都喜歡花,但有誰真的懂花呢?
3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學
[美]彼得·伯恩哈特 著劉華傑 譯新思文化 | 中信出版集團
花與昆蟲、鳴禽、小型動物之間的互動,驚險刺激,比電影劇本、紀錄片橋段還要精彩;花與人類的關系,不僅在食物、藥材和香料上,還在於 情感 的寄托、審美的激發、生態的表征……這本《玫瑰之吻: 花的博物學》從我們熟悉的玫瑰萼片講起,壹直到花的演化歷程。可貴的是,這本書還從詩歌、 歷史 、神話、考古等多角度來展現花的知識,簡直是花的植物學博覽,盡顯大自然造物的奇妙和精致!
不知道未來妳會喜歡哪種花,妳會有耐心成為壹個懂花的人嗎?願生如夏花,樂觀如妳!
“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豳風·七月》
盡管眼前是壹個快節奏的時代,但媽媽覺得很多東西都需要慢下來仔細品讀,快不得,比如我們的古典文學,除了唐詩宋詞,《詩經》更是如此。書到用時方恨少,媽媽愚鈍,但我相信,多多地讀給妳聽總是好的。而且啊媽媽發現已經有很多前人註意到《詩經》裏寫了大量的植物和動物,從這個角度入手給妳讀,妳會不會覺得更有意思?
剛才那兩句古文提到了蠶寶寶,這是《詩經>動植物圖說》裏引自《詩經》的文字。這套書分植物和動物兩冊詳細描述了《詩經》中的137種植物和114種動物。這些動植物是詩的壹部分,其象征意義、比興效果,使詩意大增、意境豐滿。如果沒有這些生靈,沒有了讓人感知的對象,就缺乏靈感,也就難以產生詩歌。
4 《詩經》動植物圖說
高明乾/王鳳產/毛雪飛中華書局
前幾天在B超影像中看到妳之後,爸爸就開始沒事兒偷著樂,因為妳貌似長得更像他,他堅信他渴望已久的小公主就要來了^-^在媽媽心裏,女孩子應該比男孩子更勇敢更堅強更懂得愛自己,更應該多多親近這個世界,也要更努力地讓世界聽到自己的聲音。
5 花神的女兒英國植物學文化中的科學與性別(1760-1860)
[加]安·希黛爾 著姜虹 譯壹卷工作室 | 四川人民出版社
在古羅馬神話中,弗洛拉(Flora)是花神的名字,象征著自然、生育和春天。這本《花神的女兒: 英國植物學文化中的科學與性別(1760-1860)》講述了1760至1860年英國博物學文化中的科學與女性的經典著作,以及女性在植物學實踐中遭受排斥的過程。“花神的女兒”便是博物學史、科學史上重要卻被忽略的女性人群。她們觀察、制作植物標本、繪制植物插圖、參加植物學講座……在獲得微薄收入的同時他她們也為植物學知識的普及貢獻聰明才智,為植物學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大自然的廣袤天地間找到親近的動力,盡自己所能真實地呈現世界,對女孩而言,這是壹種幸福吧?妳覺得呢?
荒蕪的土地與荒涼的生命是正比存在嗎?不——只有荒蕪的土地,並沒有荒涼的生命......妳知道嗎,為了適應人類,其實動物也在學習。在人類認識動物的時候,動物也在認識人類。
6 動物眼中的人類壹位動物翻譯官的自然保護區考察筆記
趙序茅中信出版集團
《動物眼中的人類: 壹位動物翻譯官的自然保護區考察筆記》根據作者在白水河、唐家嶺、臥龍等多個自然保護區的壹線考察經歷,生動地講述了猴子、羚牛、野豬、水獺、蛇、松鼠、螞蟻、蜜蜂、大熊貓、貓頭鷹等各種各樣的動物與人類的互動。這本自然保護區動物觀察筆記,反映了壹名動物學、生態學研究者對人與自然該如何和諧相處的透徹思考。
保護物種的意義到底有多重要?人與動物的戰爭如何影響了彼此的進化?動物做出了哪些改變,我們又該做些什麽,才能與它們和諧相處?媽媽期待,多年之後妳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然後講給我聽呦!
今天讀書會的最後壹本書啊,媽媽要給妳說的是《去非洲看動物》。哈哈,是不是特別興奮?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打破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漫遊世界, 探索 萬物。
7 去非洲看動物
[荷]海因裏希·範登伯格 著謝決明 譯後浪丨湖南美術出版社
大自然是用來欣賞的,這自不必說!走出亞洲,壹路向西,去到壹個炙熱而狂野的地域,那便是非洲了。當我打開這本《去非洲看動物》,簡直不願再移開眼神,因為每壹個作品都精彩、都驚喜,作品中蘊涵的每壹瞬間都吸引著我去閱讀這些生靈身後的秘密.....
書中描述了生長在南部非洲的7個國家、8大生物群系,超過300種哺乳動物。大型食肉動物、大型食草動物、各種羚羊,還有其他可愛的小動物,簡直是非洲明星動物大集合!它們長什麽樣、住哪裏、吃什麽?有多高、壽命多長、幾月懷胎?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習慣、特點、癖好......妳可以跟隨這本攝影集來壹場超近距離觀獸體驗!
親愛的小家夥,我們今天的讀書會到這裏就結束啦。我知道妳還沒有聽夠,但媽媽要休息嘍!媽媽給妳推薦的這七本書,都是“自由之書”,因為它們都是為大自然而創作。這七本書組合在壹起,為我們展示了壹個大美天地,並等待妳的 探索 !媽媽渴望如不羈的鳥兒翺翔在這天地間,或像野馬在無垠大地肆意奔跑,跟隨大自然的脈搏,永遠追逐自由和本真。妳要不要和我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