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原文:
唐代杜重的《曲江》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峽蝶深深見,點水靖款款飛。傳語風光***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賞析:
曲江又稱曲江池,在長安城南朱雀橋之東,時稱宜春院,漢稱樂遊苑。《太平寰宇記》中記載,因為其水曲折,又似廣陵之江,所以得名。
後來隋文帝觀曲江池“水盛而芙蓉富”之景,又嫌曲江名不正將曲江改名為芙蓉池,池岸東區為芙蓉園,唐代初,芙蓉池恢復舊名,仍稱曲江池。同時芙蓉園的名稱得以保留。
713年741年期間(開元年間),唐玄宗引峪水入曲江黃渠,使得曲江水量劇增,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寺,另有夾城復道與興慶宮、大明宮相通,兩岸樓閣宮殿起伏連綿,成為當時長安城中最大的風景區。
杜甫的壹生與長安緊密相連,也與曲江休戚相關。詩人因在長安壹系列特殊的經歷,留下了深深的曲江”情節。通過“曲江”這壹情感的載體,詩人由早期對個人的生存與功名的憤激轉變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完成了由壹般文人向“詩聖"的轉變。
杜甫的壹生,創作了大量與曲江有關的詩篇。每壹時期的曲江詩,都凝聚了詩人不盡的情思,是詩人心境的真實寫照。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酒消愁,,日日江頭盡醉歸,因此落得酒債滿身,不得不典當春衣。雖然如此他還是賞花玩景,高唱及時行樂。他這樣做的原因,讀者應該回頭來看。這首詩寫於758年(乾元元年)暮春,當時杜甫正任“左拾遺”。
可是到了這年六月,杜甫就受到處罰,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寫此詩到被貶,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從這裏,讀者誘視壹下詩人寫詩時的心境,對這首詩就能有比較確切的理解了。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