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嚴復翰墨館“壹人壹世界”初心會
詩/紅葉竹馬
壹人壹世覓知音,老巷悠悠通我心。
同飲閩江潮未息,更思文脈跡何尋。
圖書匯夢靈光綻,翰墨分茶夜語深。
惟念前賢言不易,弦歌雅意到如今。
“壹枝壹葉總關情”。冬天來了,樹雕葉落風清,寒冷的夜裏,走在悠悠的老巷裏,心裏卻又有壹絲絲火焰在燃燒,劈裏啪啦。
那是藝術翻動的火苗,那是藝術充滿、包圍、溫暖著我們。
受邀來到嚴復翰墨館,參加“壹人壹世界”初心會,與有榮焉。進入承載著先人厚重筆跡的“別有洞天”,回環曲折後,來到二樓的茶室。
茶香,自古至今都散發著壹種氣息,壹種人與植物,人與人之間的曖昧氤氳。
兩位老師已經坐定,壹位是王老師,壹位是邱老師,年歲已高,俱是對福州話很感興趣,壹位是當代福州話字典的主編,壹位以教福州話為己任,教得心裏暢快。
曾經釀造青紅酒的手,為何重新走入那緲焉難測的語言?或許這就是所謂歸宿。
壹顆心,總有安心之所。
接著來到的是兩位南音的朋友,壹位之前已經見過,在天津大劇院聽過國際的歌劇,復又沈醉於古韻今香的南音,姑且稱為小婷吧;另壹位壹直在為我們分茶,像極了她的名字——小莉,而她的實際工作也是在傳播壹種淡淡的生命裏的香。
接著是我們的金老師,資深電視臺主持人、制片人,也喜愛福州話,喜歡在這個城市裏,找到那些曾經流淌著的、如今再次溫潤心腸的事物。在場的幾位同誌表示有電視以來就看過金老師的主持,是他們心中的女神級人物。
還有壹位曾經寫過許多講話稿,但卻聽功夫熊貓陶醉了壹夜的禦用文人,在那些八股文章的背後,追求壹種性靈的灑脫奔放。我想,能聽音樂聽了壹整天,那是保有壹顆單純之心的人。
後面來的壹位“茶童”,是“福州的周傑倫”,喜歡用福州話Rapper。後來他現場為我們表演了壹段Rapper,表達他對第壹次乘坐福州地鐵的感想,濃濃的“蝦油”味,加上現代方式的演繹,讓人驚艷贊嘆。
加上翰墨館的陳館長,這樣壹群人聚在壹起,想要做什麽呢?
“壹人壹世界”,每個人都是壹個世界,壹部尚未成型的書。世界是什麽?世界並非物質的集合,而是妳對萬物的解讀的集合。因此,妳就是妳的世界的主體,這個世界也只是妳能感知的世界。
但有許多事,觸動我們不同的世界間的融合、碰撞。
今晚的分享,就是在此。
我們想讓人成為打開的書,去展現他的世界,去觸動在這個瞬息時代裏奔忙、難以停歇的心靈。
緣起是壹種對生活的熱愛。生命本身就是壹次流動。我們生於這個宇宙,與萬物有緣,居於小榕城,也能心遊萬仞。
都市每天焦灼的生活,人每天不得不活在壹種規制的、不自由的狀態,哈姆萊特坦言:“世界就是壹座大的監獄。”
然而在這種堅硬冰冷的生活的殼的空隙,有壹種汁液流淌出來,有壹束陽光灑落。
那就是我們生命之間的碰撞,那就是我們與物、與人之間的特殊連接——藝術。
今天在場的好幾位朋友,都不是專職做藝術工作的,他們都是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尋找壹種生命中的樂趣。“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沈浸在自己的愛好裏,生命忽然充實,曾不知老之將至也。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那樣閃耀的時刻,那不是妳完成了多少外部世界的成就,而是妳的內心被愛與美充滿的瞬間。
所以,我們要把這種感動流動起來,去喚醒人生,去珍惜他們短短的壹生,再壹次去用壹種優雅的流動,度過這充滿苦難的浮生。
這是我們的初心,那麽,從何著手呢?
會上不斷有人提到“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到哪裏去”,這是人生的根本問題。我眼前不禁浮現出高更的那幅畫,或許,我們的壹生都在回答這個問題吧。
我想,不想那麽遠,就說我們生活著的土地吧。我們不去想宇宙大爆炸那麽遙遠,我們就說居住在這顆藍色的小星球上。
進而,我們或生於斯長於斯,或因為各種機緣的巧合,駐足在這座城市,這座城市的葉脈,和我們生命的血脈有什麽關系?
血濃於水,水養育血。
生命只是濃壹點的水而已。
因此,合適的辦法,或許就是從我們身邊的地域文化入手。
小莉講到她的壹個朋友,出於興趣去做手繪地圖,起初,她不理解,壹位如此有才華的人,為何要花那麽多的時間,去做壹幅手繪地圖,而且銷量還不咋地。後來他告訴她,在做地圖的過程中,他去了解這些地圖上的點背後的故事,比如,在妳行走的這條街道上,曾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曾經有壹個靈魂和另壹個靈魂間怎樣的互動,怎樣的悲歡離合。
原來,萬物都在訴說。
壹剎那間,妳明白了,妳只是活著的萬千生靈之壹。壹剎那間,妳撫摸到了這些物事背後流動的能量,妳真的走進了它們。
我也有壹個朋友,他也是自發利用業余的時間,去走遍故鄉的每個角落,去了解背後的故事,並且留下他的詩歌,他的每壹首詩歌,幾乎都是地名。
這就是找到了妳和這座城市的連接。
還有我們之前策劃的“茉生”,是壹朵花與這座城市的緣分,茉莉花為什麽會成為福州的市花,而她在福州人的生活中,又有著哪些美麗的邂逅?
壹點點散發開來,妳會發現——世間萬物,皆是有情。世間萬物,愛妳如父母。連壹粒微塵,都在訴說,曾經壹個人的呼吸。
有了方向,那麽怎麽開始做呢?陳館長表達初心之後,金老師是執行力特別強的人,她建議要盡快排出時間表,而她提出了壹個很重要的概念——“挖掘”。
我們知道每個人壹生中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浩如星辰,我們如何去抓住那些最閃耀的時刻?
我記得曾經讀過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那裏面提到,“壹個人人生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年富力強之時,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當然,生命的閃耀不只如此,人生的每個過程都可以閃耀。
但是,我們必須傾聽。
唯有我們彼此傾聽,彼此熟悉對方,如同我熟悉我自己的肌膚壹般,我為之深深感動的東西,才能感動別人。
這世界有多少表述,陷入了表層化。
如果我們不曾像壹顆沙粒那樣進入蚌殼的中心,它又怎會用珍珠包裹我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小婷講到,有些人,雖然與妳歲數相差很大,但是妳不會有代溝,這些人,壹般都有壹顆平等心。
壹顆對未知敬畏的心,壹顆願意聆聽的心,壹個倒空了自己的杯。
當我們明白這壹切以後,我們抓住那個感覺,那個如金龍躍動的瞬間,那會成為我們呈現的高潮。
藝術少不了“橋段”,那是壹種精心的編排,藝術又必須打破這種“橋段”。
挖掘、展現,還有人要為之記錄、流動。
這裏我用了流動這個詞,我不想用“傳播學”上的詞,因為流動本來就是壹件很自然的事,她也是雙向甚至多向的,彼此滋養的。因為我們同活在這個生命的海洋裏,我們只是壹座座島。
在藝術的海洋裏,每個人都是主體,每個人都可以發光。
藝術是什麽?當她將我充滿的時候,我感到如此溫暖、喜樂,我仿佛置身桃花源境。
藝術就是我們的生命發揮她創造力和美的時候,藝術不是別的,藝術就是壹種更深的生活,是在細微中的雅韻。
當生命以她的時間流動,以她的呼吸呼吸,而非以世界規定的節奏舞動時,生命就是藝術,生命就是美。
流動吧!我們本來就是水。
大家都分享了彼此對活動的想法。金老師旗幟鮮明的提出,活動壹定要面向年輕人,這便是壹種生命的傳承。
文化也像基因壹樣,代代相傳,我們為什麽需要文化?因為她是安心之所。我們願意我們的後代,把時間花在藝術上,而不僅僅是維持生存、爭奪名利,這就是壹種人生境界。
從先人的生命裏,我們獲得能量,從而繼續面對著艱難人世的挑戰。
人生充滿苦難,如果承受了這麽多的苦難,我們還不醒悟,那我們真的可以說是麻木了。
後來宋館長也來到了,感謝她為我們提供很好的活動空間,有陽光、有風、臨水的地方,夜裏仿佛也有簾子。
人生如戲,戲需要舞臺,地球是壹個大舞臺,而每個暫時隔絕的時空,是為了聚集相似的火焰。
壹場分享會,聊到深夜。回去的路上,三坊七巷的店都“門掩深深”了。走在空無壹人的街道,古街好像重新綻放了她的美。
萬物蕓蕓,表面的喧囂終會靜止。鏡花水月,照見真實的自己,真實的世界。
生命如水,遇見妳們是壹種蕩漾的流動,願我們壹同珍惜這個小小的緣分,在生命這團小火熄滅之前,去做真正觸動我們的事,去修復我們和萬事萬物萬人的關系,去播下壹抹抹靈魂的茶香……
最後,以木心的壹段話結尾:
安德烈·紀德說:“人應該時時懷有壹種死的懇切。”
為人之道,第壹念,就是明白:人是要死的。
生活是什麽?生活是死前的壹段過程。憑這個,憑這樣壹念,就產生了宗教、哲學、文化、藝術。可是宗教、哲學、文化、藝術,又是要死的——太陽,將會冷卻,地球在太陽系毀滅之前,就要出現冰河期,人類無法生存。可是末日看來還遠,教堂、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煞有介事,莊嚴肅穆,昔在今在永在的樣子——其實都是毀滅前的景觀。
我是懷著悲傷的眼光,看著不知悲傷的事物。
連情感,愛,也不在乎了。愛也好,不愛也好,對我好也好,不好也好,這壹點,代價付過了。唯有這樣,才能快樂起來,世界當壹個球,可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