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韻二冬是近體詩的首句是可以使用鄰韻的。
鄰韻指的是字音相近的“鄰”,而不是《平水韻》中位子的鄰,比如“上平壹冬”和“上平二冬”,是鄰韻,但只是按字音來看的。盛唐時期,首句用鄰韻的較少,晚唐時期到宋朝時期就比較多了 。
星期二天色晴好,過岑港嶺隧道,見水庫邊碧水芳草炮桐花,倒映在如鏡般明亮的水庫裏,對面半山腰壹寺隱約可見,心有所感,遂作壹五言絕句以記之。
遠岫綿延十萬松,
溪相見壹梧桐。
風吹紫燕參差舞,
蔚麗晴川入畫中。
註:
炮桐樹屬梧桐的壹種,花紫色,似紫燕。
關於用韻:
平水韻壹東,首句用鄰韻平水韻二冬。
關於絕句之平仄,屬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鄰韻)。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白腳)。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關於詩意:
遠峰綿延著十萬棵(虛數)松樹。
臨近溪水邊有壹棵梧桐(炮桐樹)。
風吹梧桐花象紫燕壹樣上下飛舞。
蔚麗的晴川就象在畫圖中。
詩是壹種韻文,不同的詩用韻的方式不盡相同,格律詩要求同韻且分平仄;現代詩絕大部分同韻不分平仄;古詩有同韻分平仄的,也有不分平仄的。
詩句較長的古詩中間還可來回換韻,最典型的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而且有偶押奇不押,首可押可不押之分,更有句句押韻的伯梁體。
正常情況下,格律詩要求壹韻到底,但隨著格律詩的發展,出現了許多首句借鄰韻(韻音相近或相同但卻劃分於不同韻部的韻。更嚴謹的鄰韻概念詩友如感興趣可自行搜索學習)的格律。首句借鄰韻主要針對平水韻,通韻有鄰韻但很少。
平水韻的意義:
平水韻是由其刊行者劉淵原籍為江北平水(今山西臨汾)而得名。
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書今佚),是更早的206韻的《廣韻》的壹種略本。每個韻部包含若幹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壹韻部,不能出韻、錯用。
清代康熙年間,後人所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並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