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采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采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壹次大匯集,不同《詩經》(《詩經》亦是現實主義),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壹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莊《秦婦吟》並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2.描寫漢字,語文的詩詞草書歌行 李白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廂,宣州石硯墨色光。
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壹行數字大如鬥。
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
王逸少,張伯英,古來幾許浪得名。
張顛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石鼓歌 韓愈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淩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
搜於岐陽騁雄俊,萬裏禽獸皆遮羅。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鹹第壹,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
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
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聖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蘚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蓋覆,經歷久遠期無佗。
中朝大官老於事,詎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爭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
安能以此尚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於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3.漢樂府的詩有那些有《戰城南》、《十五從軍征》、《飲馬長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壹、《戰城南》《戰城南》系樂府舊題,屬漢代《鐃歌十八曲》之壹,是壹首民歌。這首民歌是為在戰場上的陣亡將士而作。
詩中描寫了戰爭的殘酷,道出人民只是戰爭犧牲品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人民反對並詛咒戰爭的意願。此詩以死者告語烏鴉、駑馬哀鳴的奇思妙想抒發作者的悲愴之情,極富浪漫主義精神。
1、原文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聲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2、譯文 城南城北都有戰事,有許多人戰死在野外,屍體不埋葬烏鴉來啄食。請為我對烏鴉說:“在吃我們外鄉的戰士之前請為我們悲鳴幾聲!戰死在野外沒人會為我們埋葬,這些屍體哪能從妳們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著,茂密的蒲葦草顯得更加蔥郁。
善戰的駿馬都在戰鬥中犧牲,只有劣馬還在戰場上徘徊哀鳴。在橋梁上築直了營壘工事,那南北兩岸的人民將如何交往?無人收獲莊稼妳們吃什麽?就是想成為忠臣保衛國家都無法實現啊!懷念那些忠誠衛國的好戰士,那些忠良將士實在令人懷念:天剛亮他們就忙著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卻未能壹同回來。
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此詩描繪了壹位在外征戰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種種場景,暴露了古代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對於勞動人民的殘酷奴役和對於人性的損害,具有壹定的史詩意義。
詩境被壹種怨愁情緒所彌漫,基調極為悲涼。全詩敘事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真切,具有漢樂府民歌的特點。
1、原文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裏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羹飯壹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2、譯文 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歲才回來。
路遇壹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裏還有什麽人?” “妳看妳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壹片墳墓。”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進出,野雞在屋梁上飛來飛去。
院子裏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
湯和飯壹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三、《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行》是壹首漢代的樂府詩,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所作的《昭明文選》。該詩描寫了壹個獨居的思婦夢想見到她遠行的丈夫,而遠方客人送來丈夫的書信。
其意僅是“加餐飯,長相憶”六字而已,體現了女主人公從痛苦絕望到驚喜激動再到失望平靜的心情,表達了與丈夫別離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獨守”的悲苦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該詩化虛為實,通過描繪實境(藝術創造中的實境),使所要表達的真摯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從中形象而生動地顯示出來。
1、原文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其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2、譯文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裏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裏見他在我的身旁,壹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
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麽?書信的前壹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壹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四、《江南》《江南》為漢代民歌,漢樂府作品。詩中大量運用重復的句式和字眼,表現了古代民歌樸素明朗的風格。
詩歌描繪了江南采蓮的熱鬧歡樂場面,從穿來穿去、欣然戲樂的遊魚中,我們似乎也聽到了采蓮人的歡笑。1、原文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2、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
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壹會兒在這兒,壹會兒又忽然遊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五、《上邪》《上邪》是產生於漢代的壹首樂府民歌。這是壹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貞愛情的自誓之詞。
此詩自“山無陵”壹句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情,充滿了磐石般堅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熾熱的激情。全詩準確地表達了熱戀中人特有的絕對化心理,新穎潑辣,深情奇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