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臣不勝受恩感激的上壹句是什麽

臣不勝受恩感激的上壹句是什麽

臣不勝受恩感激的上壹句:深追先帝遺詔。詩詞名稱:《出師表/前出師表》。本名:諸葛亮。別稱:臥龍、諸葛武侯、諸葛孔明。字號:孔明。所處時代:魏晉。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出生時間:181年。去世時間:234年10月8日。主要作品:《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出師表/前出師表》。主要成就:隆中決策;協助劉備奪取荊益和建立蜀國;安定南中,五次北伐。

我們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臣不勝受恩感激”的詳細介紹:

壹、《出師表/前出師表》的全文點此查看《出師表/前出師表》的詳細內容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壹體;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_、董允等,

此皆良實,誌慮忠純,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

有所廣益。將軍向寵,

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

優劣得所。親賢臣,

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

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

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

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壹年矣。先帝知臣謹慎,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

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

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

攘除奸兇,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則攸之、_、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不效,則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

則責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

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註解

先帝:這裏指劉備。

創:開創,創立。

業:統壹中原的大業。

而:表轉折。

中道:中途。

崩殂:死。崩,古代稱帝王、皇後之死。殂,死亡。

三分:天下分為三個國家(即魏、蜀、吳三國)。

益州疲弊:指蜀漢國力薄弱,處境艱難。益州,這裏指蜀漢。疲弊,人力疲憊,民生雕敝,困苦窮乏。

此:這。

誠:確實,實在。

之:結構助詞。

秋:時候。

然:但是。

侍:侍奉。

衛:守衛。

懈:懈怠,放松。

於:在。

內:朝廷上。

忠:忠誠。

士:將士。

忘身:奮不顧身。

外:朝廷外,指戰場上。

蓋:連詞。連接上壹句或上壹段,表示原因。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對待,即優待、厚遇。

欲:想要。

報:報答。

之:代詞。

於:向,對。

誠:實在,確實。宜,應該。

開張聖聽:擴大聖明的聽聞,意思是要後主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光:發揚光大。

遺德:遺留的美德。

恢弘:這裏是動詞,形作動,意思是發揚擴大。也作“恢宏”。

氣:誌氣。

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

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

以:因而。塞;阻塞。

忠:忠誠。

諫:直言規勸,使改正錯誤。這裏指進諫。

宮中:指皇宮中。

府中:指朝廷中。

俱:全,都。

體:整體。

陟:提升,提拔。

罰:懲罰。

臧否:善惡。

異同:這裏偏重在異。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

及:和。

為:做。

付:交給。

有司:職有專司,就是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

論:評定。

刑:罰。

以:來。

昭:彰顯,顯揚。

平:公平。

明:嚴明。

理:治。

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內外異法:宮內和朝廷刑賞之法不同。指宮內和丞相府內。刑賞之法不同。郭攸之、費_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此皆良實,誌慮忠純: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誌向和心思忠誠無二。

簡拔:選拔。

遺:給予。

悉以咨之:都拿來問問他們。

必能裨補闕漏:壹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

有所廣益:得到更多的好處。很多的益處。

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曉暢:諳熟,精通。

試用:任用。

能:能幹,有才能。

是以:因為這,因此。

眾:大家。

舉:推舉。

督:武職,向寵曾為中部督。

營:軍營、軍隊。

行陣:指部隊。

和睦:團結和諧。

優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得所:得到恰當的位置。

先漢:西漢。

興隆:興盛。

後漢:東漢。

傾頹:衰敗。

每:常常。

嘆息:感嘆惋惜。

痛恨:感到痛心遺憾。

桓、靈:東漢末年的桓帝和靈帝。他們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敗。

尚書、長史、參軍:都是官名。尚書指陳震,長史指張裔,參軍指蔣琬。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

親:親近。

信:信任。

隆:興盛。

計日:計算著日子。

布衣:平民百姓。

躬耕:親自耕種,實指隱居農村。

南陽:東漢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陽市。

茍:茍且。

全:保全。

於:在。

求:謀求。

聞達:聞名顯達。

以:認為。

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卑,身份低下。鄙,見識短淺。與今義不同。

猥:辱,這裏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委屈。

顧:拜訪,探望。

咨:詢問。

由是:因此。

感激:感動奮激。

許:答應。

驅馳:驅車追趕。這裏是奔走效勞的意思。

後值傾覆:後來遇到兵敗。

爾來:那時以來。

二十有壹年:從劉備訪諸葛亮於隆中到此次出師北伐已經二十壹年。有,通“又”,跟在數詞後面表示約數。

故:所以。

夙夜憂嘆:早晚/整天擔憂嘆息。夙,清晨。憂,憂愁焦慮。

瀘:水名,即金沙江。

不毛:不長草。這裏指人煙稀少的地方。毛,莊稼,苗。

兵:武器。

甲:裝備。

獎率:激勵率領,獎勵統帥。獎,鼓勵。

庶:希望。

竭:竭盡。

駑鈍:比喻才能平庸,這是諸葛亮自謙的話。駑,劣馬,走不快的馬,指才能低劣。鈍,刀刃不鋒利,指頭腦不靈活,做事遲鈍。

攘除:排除,鏟除。

奸兇:奸邪兇惡之人,此指曹魏政權。

還:回。

於:到。

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或西漢都城長安。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本分。

斟酌損益:斟情酌理、有所興辦。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

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討伐曹魏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托,委托,交給。效,效命的任務。

不效,則治臣之罪:沒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取得成效。

告:告慰,告祭。

興德之言:發揚聖德的言論。

慢:怠慢,疏忽,指不盡職。

彰其咎:揭示他們的過失。

咨諏善道: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諏,詢問。

察納:認識采納。

雅言:正確的言論,正言,合理的意見。

深追:深切追念。

先帝遺詔:劉備給後主的遺詔。

當:在時候。

臨:面對。

涕:眼淚。

零:落下。

不知所言:不知道該說些什麽話。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謙詞。

三、諸葛亮其他詩詞

《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出師表/前出師表》。四、賞析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誌,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誌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第壹部分部分,分析當時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勢,闡述開張聖聽、內外同法、親信賢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後主勵精圖治,迅速改變龜縮於西南壹隅的被動局面;第二部分,回顧自己的壹生經歷,緬懷先帝“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務求成功的雄心壯誌。

表文的第壹部分,由勢入理,起筆崢嶸。第壹節向後主提出“開張聖聽”的建議,可是卻從形勢敘起,這能起震聾發聵的作用,又能激發繼承遺誌的感情。表文開筆即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劉備壯誌未酬身先死,深誡後人繼承父業不可廢,以追念先帝功業的語句領起,至忠至愛之情統領了全文.繼而以“今天下三分”,點明天下大勢,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誰手;復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條件很差,地少將寡,民窮地荒;進而大聲疾呼:“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勢,如不救亡存國,將會出現國破身亡的慘局,筆勢陡峭,崢蠑峻拔。在凸顯形勢的情況下,墊以“侍衛之臣不懈予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他們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對後主的忠心,轉危為安,化險為夷還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出“開張聖”,“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的建議,規勸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表文將是否廣開言路,從關系國家存亡的角度來談,從關系忠於先帝的高度來說,使人聞之諒心,思之動心。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敘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義,進而表明自已“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決心,也寫得慷慨深沈,動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勢跌宕。表文從第壹部分的進諫,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筆,另入蹊徑,別開生面。敘寫自己二十壹年來的情況,歷數先帝之殊遇,壹是三顧茅廬使之出山效命,壹是傾覆之際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分壹躍而為極位重臣,由躬耕隱士壹舉而成三軍主帥。這壹節敘述,好象是逸枝衍蔓,與上下文聯系不緊。其實,它與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實密。這是因為。第壹,追溯二十壹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說明以上進言純屬忠諫,叫後主聽來覺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負先帝殊遇舍命驅馳,作為後主不忘先人之業的榜樣,進壹步啟發後主奮發圖強。第三,二十壹年不平凡歷程,說明創業艱難,激勵其不可半途而廢,更不能前功盡棄。第四,寫出先帝的榜樣,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茅廬,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於敗軍之際,危難之間,仍委以重任,可見他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叫後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壹年如壹日,竭忠盡智,今後仍壹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遺,使後主托之以討賊興復之任,且可免因率師北伐,小人進讒而不予信任,壞了大局。諸葛亮的這段敘述,系進壹步打動後主的心,樂於接受前面的進言,又是臨別時的表白,實有深哀曲意。文章由進言轉而為自敘生平,宕開了筆墨,使文勢波瀾起伏,更為可觀。

由敘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繼敘二十壹年遭際之後,續述白帝托孤後的心情、工作,進而表明北定中原的決心。前面的論世、進言,抒情,到此結穴,出師表文的特點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這次出師的歷史根源,“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說明這次出師的思想基礎。“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這次出師的物質準備。在充分敘說條件的基礎上,提出“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警拔爽截,鏗鏗振響,熠熠生光。《出師表》至此才徑言出師,切入本題。前面的進言,是為了保證有出師的條件,中間敘事,是說明自身具有出師條件,至此兩線歸壹,提出宜乎出師,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最後由於此文是奏章,內容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向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誌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第壹部分重在曉之以理,第二部分重在動之以情,總的是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全篇文字從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出師表》此文的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率直質樸,表現懇切忠貞的感情。感情充沛的特點和所表達的忠君愛國之情卻是壹脈相通的,率直質樸的語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內容統壹的。

五、譯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先帝開創的大業未完成壹半卻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力薄弱,處境艱難,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臣僚在內勤勞不懈,戰場上忠誠有誌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妳實在應該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誌向的人的誌氣,不應過分的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的譬喻,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宮中府中,俱為壹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皇宮中和朝廷中本都是壹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為非作歹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丞相府內獎罰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_、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_、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誌向和心思忠誠無二,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拿來問問他們,然後施行,壹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可以獲得很多的好處。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將軍向寵,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曉軍事,從前任用的時候,先帝稱贊說他有才幹,因此大家評議舉薦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拿來跟他商討,就壹定能使軍隊團結壹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壹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麽漢朝的復興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壹年矣。

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農親耕,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壹年了。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_、允之任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_、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聖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_、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道理,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不知道該說些什麽話。

六、背景

蜀漢公元223年(建興元年),劉備病死,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壹系列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壹,諸葛亮於公元227年(建興五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

相同朝代的詩歌

《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苦寒行》、《蒿裏行》、《步出夏門行冬十月》、《龜雖壽》、《步出夏門行艷》、《氣出唱》、《陌上桑》。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出師表/前出師表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