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妳個範文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妳:
公元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二日,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迎來了我有生以來第壹次見到的自然奇觀——日全食。我看到日全食還沒有開始。就帶著自制的用蠟燭熏黑的玻璃片來到室外進行觀測。效果還不錯,太陽不再耀眼,橙黃色的太陽像個鴨蛋黃兒,圓圓的,橫完整。
八時二十四分,太陽的右上角出現了壹個小缺口,像圓圓的月餅不知被誰偷吃了壹口,傳說中太陽是被天狗咬去了壹口,這時的情景被稱為“初虧”。
漸漸的,缺口越來越大,先是像壹個缺了蓋的瓷罐,過了壹會兒,又像扣在頭上的遊泳帽,缺口到了壹半兒,太陽多像壹輪彎彎的月亮,多美呀!我的脖子酸了,眼睛疼了,連忙低下頭,閉上眼睛,休息壹會兒。我看見樓上樓下有許多人在觀看,太陽缺少了壹半的光線,我感覺周圍比剛才暗了許多。
好奇心促使我繼續觀看。太陽的面積越來越小。它兩頭翹起,像彎彎的小船、像鋒利的飛鏢、還像橙黃色的香蕉,漂亮極了!
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們地區今天只能看到日偏食,真有些遺憾啊!但現在電視正在直播,我急忙跑回家去。
屏幕上顯示現在是九時十分,安徽黟縣出現了“食既”的畫面。太陽只剩下了壹個日牙兒,就像壹彎新月掛在空中。快了、快了,快要全部覆蓋了!太陽、月亮、地球三姐妹就要站到壹條直線上了,這真令我們拭目以待。太陽的最後壹絲光線,又來越小,天空越來越暗,黟縣已經進入黑夜狀態。路燈亮了起來,行駛的汽車也打開車燈,美麗的夜景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鳥兒也產生了錯覺,成群結隊地飛回巢穴。太陽只剩壹點點光亮,漸漸的,我們的肉眼看不到太陽的壹點光亮,進入了全黑夜狀態,天空中的星星也能清晰可見,多奇妙啊!
終於,最壯觀的食甚出現了,剎那間,月亮全部擋住了太陽。中間是黑色的圓形,外面有壹圈美麗的光環,十分耀眼,就像壹位美麗的姑娘用面紗遮住了容顏,還有壹圈美麗的金項鏈露在外面,這是多麽美妙而壯觀的景象啊!多好看,真令人震撼!
大約過了五六分鐘,太陽開始生光了。先是從右上角出現了壹個小亮點兒,十分耀眼,科學家們叫它“鉆石環”,真像壹枚戒指上鑲嵌著壹顆碩大的鉆石,漂亮極了。又像那位美麗的姑娘摘下了面紗,露出了自己嬌美的容顏。漸漸地,亮點越來越大,像壹棵大珍珠,光芒四射,更加耀眼,這就是“貝利珠”,多麽奇幻的景象啊!我們看到了百年不遇的自然奇觀,真是太幸運了,我們的心情無比激動。
過了壹會兒,太陽漸漸地,漸漸地,像小船,像彎月,像遊泳帽,像缺了蓋兒的瓷罐,像缺了口的月餅,太陽慢慢地復原了,露出了燦爛的笑臉。它把溫暖的陽光又灑向大地,灑向美好的人間。
歷經兩個多小時的觀察,我們目睹了日全食帶來的神奇而迷人的景色。我們不在被天狗吃太陽的傳說所迷惑。而是親身體驗到地球、太陽、月亮三姐妹會面時的壯觀景象。啊!大自然是多麽的神奇啊!而科學更讓我們如癡如醉!
o(∩_∩)o 希望能幫助到妳,
o(∩_∩)o 請及時給予好評或采納,萬分感謝! (*^__^*)
2. 關於外面的奇觀現象寫壹篇作文十余歲時便知“有眼不識泰山”壹詞,但近不惑之年仍是“有眼未識泰山”。
幾十年來,對位居五嶽之首的泰山始終深存向往與崇敬之情,因而離開孔老夫子之家曲阜便滿懷不登泰山非好漢之誌乘車直奔泰安市。 為了能在日出之前登上泰山,淩晨兩點我們便乘車來到登泰山的始點——岱宗坊。
雖然山下有電動纜車可乘,有人力滑竿可坐,但我還是選擇了徒步登山,借以檢驗壹下自己的體質與毅力。3點40分,正值黎明前的黑暗,夜色深沈,我隨著眾多遊人壹起邁上了登山的第壹個石階。
起初,上山的路階要比想象中的平坦得多,人們走得都很快,有些人與我壹樣邊走邊數著臺階。路上很靜,除了夜風偶爾送來松濤之聲外,能聽到只有同行人登山的腳步聲、微微的喘息與竊竊的私語聲。
過了壺天閣以後,山勢漸陡,回頭望去,遠處的泰安市萬家燈火,五彩繽紛。向上看,夜色中朦朧可見的泰山,像無邊無際的城墻橫在眼前,大有與地同大、與天齊高之感。
走著走著,原來擁成幾個方陣同行的遊人漸漸拉開了距離,步輕腿快的竄到了前面,心跳腳軟的不斷停步喘歇。路邊上,擡滑竿的山裏人三三兩兩地散坐著,兩眼緊盯著那些壹步三喘的登山人,大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之勢。
越往上,同行的人越稀疏,越顯得寂靜,此時此地不由讓人想起了“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詩句。氣喘之中早已忘記踏過的石階究竟有多少,問同行人也皆笑曰只知其累不知其許多了,無奈只好放棄數壹數泰山到底有多少級臺階的念頭。
登至對松亭時,天色微明,雖有雲霧籠罩,但山勢仍依稀可辨,盡管山路更加險峻,好在已非“睜目盲行”,便再鼓起勇氣,直登南天門。站在門亭之下擡腕看表:5點25分,從岱宗坊登至南天門耗時1小時45分。
初秋的泰山充滿寒意,再加上登山之時汗透衣衫,被山風壹吹不禁直打冷戰。好在善做生意的泰山後生在此開設了壹個個專門承租棉大衣的鋪店,便不顧新舊,擠租了壹件穿在身上隨人流登上了泰山的最高點——觀日峰。
此時觀日峰的“觀日長廊”已密密麻麻地站滿了靜待日出的遊人,二、三千人十有八九身著草綠色仿棉軍大衣,面東而立,真像壹支列隊待敵的“綠色軍團”。此時,眾人都懷著壹個***同的心願——盼望那輪雖幾乎天天可見但在此地尚未見過的太陽早點躍出地平線。
那種等待與企盼的焦急,絕不亞於在產房外踱步徘徊的父親急盼嬰兒哇哇墜地、母子平安時的心情。 站在觀日峰,舉目四望周圍雲霧環繞的群峰,果然是“壹覽眾山小”,遠山近嶺皆入眼低,仿佛唯我獨尊。
遙望東方,天際中幾抹灰色的浮雲中露出薄紗般光潔、柔和的晨白,而且不斷升騰、擴大,上部漸漸泛出了淡淡的紅色,使剛才還很灰暗的雲霧變成了白色。隨著那紅色越來越深、範圍越來越大,把整個東方都變成濃濃的紅色。
猛然,像是壹雙巨手拉開了天邊上的帷幕,比紅色的雲霧更火紅、更光亮、更鮮艷的太陽露出了壹條邊弧,並緩緩上升。四周的雲霧似乎忍受不了她那光茫的照射而淡化、隱退,而太陽則以更勃發的生機迅速上升,並很快掙脫雲霧的纏繞、夜色的擠壓而躍出地平線。
不知是視覺的偏差還是光線反射的結果,在這輪巨大的“火球”躍出地平線的壹剎那,圓弧的底部好似拖著壹根系在地平線上的粗大紅線,隨著“火球”不斷上升,那根紅線也越來越細直至扯斷,使太陽終於露出了她圓圓的、紅紅的臉盤,光芒映紅了天地江河、映紅了山峰樹木、映紅了觀日峰上的妳我他……。 此時我領悟到為什麽人們都以能登上泰山觀日出為幸事與自豪,因為泰山日出的確是壹幅難得賞見的絕妙圖畫。
我在平原、在江邊、在湖畔曾數次觀賞過旭日東升,但與臨泰山絕頂觀日出東方,不論氣勢、色彩和心境都迥然不同,如果把在平原上、江湖邊觀賞到的日出比喻為溫柔多情的少女,那麽,在泰山觀賞到的日出就是婀娜多姿的天仙,其美、其艷、其妙妳怎樣形容都不過分。 觀罷日出奇景收眼四望,但見朝霞映照下的泰山,群峰起伏,雲霧如海,濤湧波浮,九曲十八盤的石階小路似戲水遊龍,在峰巒間若隱若現。
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南天門緩步下山,我這個走慣了平路坦途的人簡直比蹣跚學步的孩童強不了許多。
登山之時,壹是天黑路暗不知其險,二是逞壹時之勇不覺其難,只恨不能“壹步登天”早抵山頂。下山之際,陡峭如天梯的山路之險盡收眼底,險峻之處雖有鐵欄相護仍不免心虛冒汗。
飽嘗了“上山容易下山難”的滋味,待壹步壹石階地挨至回馬嶺,壹段舉目可望的路程已累得腳痛腿軟。喘歇中從幾個挑山工身上受到啟發,只見他們不論上下,行走的路線都是“之”字形——從山路石階的壹側起步斜行上下,行走了十余個臺階就到了山路的另壹側,再轉身仍斜行十余個臺階又到了山路的那壹側。
初見時不解其意但仿之壹試,不但身體容易保持平衡,而且也沒有“挫腳”之痛,這壹“偷”來之藝使下山之難容易了許多。 歸途的路上,我還領略了泰山的另壹景觀——碑刻。
記不得壹本什麽書中曾贊譽泰山碑刻為華夏名山之最,堪稱中國歷史長卷的縮影,早在夏商時代就有70多個。
3. 奇觀510字小學作文怎麽寫雲塊遮沒了我們觀看日環食的希望,我們都有點掃興。
突然,不知誰喊了壹聲:“太陽出來了!”我擡頭望去,只見太陽從雲幕中飄然而出。
“看!天狗咬太陽了!”壹個滿臉稚氣的小孩壹手指著太陽,壹手拿著觀察儀喊道,可不是嗎,太陽還真像被誰咬過壹口似的,活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兩頭高高地翹起;又像壹艘宇宙飛船,邀請我們到太空去遨遊。
此時,我想起了奶奶給我講過的壹個神話:從前,由於太陽給地球上的人類帶來了溫暖和光明,很受人們的崇拜。壹只天狗看了很妒忌,趁太陽睡著的時候,就壹下子把太陽銜到了嘴裏,天地間頓時昏暗起來。人們敲鑼打鼓,四下呼喊,才把天狗嚇跑了。
哈!現在想起來真可笑。聽自然老師講,日環食是壹種自然奇觀,好多年才出現壹次。在太陽系裏,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當三個星球運行到壹條直線上,月亮在另外兩球之間時,就形成了日食。不信,妳看!
太陽正像壹葉扁舟,在雲海裏飄呀,飄呀!它周圍的雲彩也好像受到了感染,變得像壹團團紅紅的火焰,給那厚厚的黑雲鑲上了壹條瑰麗的金邊。太陽還在繼續向前飄去。這時,我覺得身上有點冷,天色也變得發暗了,點點日光灑向大地,大地就像穿上了華麗的銀裝。我盡情地享受著這清幽的日光,仿佛到了壹個迷人的童話世界。
這時的太陽像彎彎的細眉,又像魔術師變出的美麗的金鉤。
最精彩的壹刻終於到了!太陽變成了燦爛美麗的光圈,像那閃光的金環,又像哪咤的護身法寶乾坤圈。這可真是百年不見的奇異景象呀!正在這時候,壹些同學卻圍在大樹底下議論著什麽。我跑去壹看,嘴巴也合不攏了,只見那樹葉的影子也都成了壹個壹個的圓圈,就和這時天空中太陽的形狀壹模壹樣,我的腦子裏出現了壹個大問號。。
天上的雲塊不知什麽時候已經散去。我在想,這宇宙間真是無奇不有,神秘莫測。還有好多問號正期待著我們去換成感嘆號啊!我們能擔起這樣的重任嗎?
4. 寫處自己了解的奇觀的作文,他是怎樣形成的昨天,爸爸、媽媽、姐姐和我壹起到北碚金刀峽的二龍洞去遊玩。壹路上我們有說有笑,不知不覺地就到了二龍洞。
關於“二龍洞”名字還有壹個傳說呢。相傳100萬年前,英俊瀟灑的青龍與善良賢淑的白龍十分恩愛,雙雙來到人間,棲息在華鎣山下這個洞穴,把天上、地下的美景都融入到這個洞穴中,奇觀二龍洞由此得名。
二龍洞分成四部分,第壹部分叫迎賓大廳,第二部分叫神奇龍宮,第三部分叫洞中幽峽,第四部分叫後宮花園。
洞裏遍布絢麗多姿的石筍、鐘乳石、石幔、石瀑、奇觀動物城、蝙蝠化石、礁貝殼化石、奇巖石等。還有福心石、關羽教子、餓鳥撲食、倒掛金鉤……各種各樣,千姿百態、惟妙惟肖。還領略到了青龍、白龍、靈芝洞、嚴父教子、異國情侶、長相思守、幼龍出殼、巨螯打望等景觀。
還有壹個奇妙的十二連環洞,它們大小不壹,交互相連。四周用彩燈圍了壹圈,使本來就很美的十二連環洞更加絢麗奪目。我想:要是我們在裏面捉迷藏,那該多好呀!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福心石,它是經過幾億年形成的,它的外觀像壹顆水晶的心形,潤潤的、滑滑的。我聽了媽媽說摸摸福心石能添福氣,於是,我摸了好多遍,把手都弄得冰涼冰涼的,心裏壹絲涼涼的感覺。
妳們想體會大自然幾億年的魔力嗎?想體會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嗎?想領略青龍白龍的幸福生活嗎?想摸摸福心石嗎?那就到二龍洞去參觀吧。
5. 寫自然奇觀的作文晚飯過後,晚霞上來了。
紅彤彤的晚霞就像火在燃燒,讓大地披上了金裝。晚霞變化多端:妳看,遠處壹只灰太狼正緊追著壹只羊兒不放,它們跑著,跑著,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狼和越來越多的羊,不是狼要吃羊,而是它們在嬉戲。玩著,玩著,它們就不見了。
這時,來了壹匹馬,馬上的騎手指揮這馬向前馳騁。馬跑著,跑著,似乎跑累了,它突然停了下來,馬上的人壹不留神被甩了下來,逗的旁邊圍觀的人哈哈大笑。
後來馬和騎手不見了,又跑來了壹頭大獅子,後面緊跟著幾只小獅子。大獅子東張西望,在尋找獵物,想讓孩子們吃壹頓美餐。小獅子們無心幫媽媽捕捉獵物,在盡情地玩耍。
晚霞真是千姿百態,讓人應接不暇!
6. 以奇觀為話題的作文昨晚大概到淩晨1點的時候,全無睡意。我在床上趴了許久,也不見有勞累的感覺。為消磨時間,我打開窗看風景。我欣賞獨具壹格的景觀時,漆黑的夜空吸引了我所有的註意力,絲毫不剩!不是被它的黑所吸引,而是被某處那閃爍的雲層所吸引。
其實在根本上不能算是雲層在閃爍。而是天空中的某處地方在閃光照落在雲層上,眼看上去就仿佛是雲層在閃爍。唉,難說明我當時是怎樣的激動——也應該就像在沙漠上看見海市蜃樓和在南北極看見極光那樣激動吧!
光的色彩變幻不斷。壹時變紅,壹時變黃,壹時變藍,壹時變紫!來回的變幻!我完全沒有顧及其它的壹切!我目不轉睛的看著!我之前已經說明了,我的視覺完全被它征服了!我欣喜若狂!雖然心裏是想著用數碼相機拍下這百年難遇的壹刻,但是我並沒有這麽做,我不想浪費了拿相機的時間,錯過了壹些精彩的地方!
果然!更加精彩的來了!那光不再閃爍,而是變成了極其明亮的白光!但是沒有持續多久。這時並不是像先前那樣停留在壹個地方表演。而是在壹塊極其大的雲彩中“歡舞”!多束光在雲中歡躍。哇!這真是太奇特了!
接著,又停留在壹個地方了!又開始像壹開始那樣變幻顏色,速度越來越快!使我眼花繚亂!我感覺心臟仿佛是跟著這些光的變化而跳動!但是,突然間,全消失了,我以為這表演就此結束。出乎意料的是,它又被成了白光!最後,隆重謝幕!
今早,把這件事跟母親說,母親只是笑了笑我的天真,然後跟我解釋,那只是附近樓盤上的照明燈所造成的罷了!哎,真是空歡喜壹場!我居然把這誤認為奇觀了!看來人類的智慧某種程度上能夠充當自然現象了!因此,我在原本叫“奇觀”的題目上添加了雙引號。
7. 自然奇觀怎樣寫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三 :長江三峽全景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中國著名峽谷和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的奉節、巫山和湖北的巴東、秭歸、宜昌5縣之間,西起奉節白帝城,東止宜昌南津關,全長208公裏,其中屬峽谷段的約為97公裏,是世界較長的峽谷之壹。以峽長壁陡、谷窄灘多、水急浪大和峰奇洞多為特征。三峽中瞿塘峽居於西,又稱夔峽,包括風箱峽、錯門峽兩小峽,從白帝城到巫山大溪長8公裏,是三峽中最短、最窄而又最雄偉的峽谷,有“瞿塘天下雄”之稱。向東為巫峽,又稱大峽,包括金盔銀甲峽和鐵棺峽兩峽谷,西起巫山大寧河口,東抵巴東官渡口,東西綿延46公裏,是三峽中最長、最整齊的峽谷。再向東為西陵峽,西從秭歸的香溪口,東止宜昌的南津關,全長75公裏。其中,西有兵書寶劍峽和牛肝馬肺峽,***長18公裏;東有崆嶺峽(黃貓峽,長24公裏)和燈影峽
8. 有關大自然奇觀的作文吉林霧凇以其“冬天裏的春天”般詩情畫意的美,同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長江三峽壹起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
隆冬時節,當北國大地萬木蕭條的時候,走進東北的吉林市,妳卻會看到壹道神奇而美麗的風景。沿著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掛雪,戴玉披銀,如朵朵白銀,排排雪浪,十分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霧凇”的奇觀。
霧凇通稱“樹掛”,是霧氣和水汽遇冷凝結在枝葉上的冰晶,分為粒狀和晶狀兩種。粒狀霧凇結構緊密,形成壹粒粒很小的冰塊,而晶狀霧凇結構比較松散,呈較大的片狀。吉林的霧凇就屬於晶狀。它是在吉林市獨特的地理環境中自然形成的。從吉林市區溯松花江而上 15公裏是豐滿水電站,冬季江水通過水輪機組,水溫升高變暖,每到數九隆冬從水輪機組流出的水仍有4℃,江水載著具大的熱能,形成了松花江幾十裏緩緩流經市區不凍的奇境。從水面源源不斷地蒸發出水氣,整個江面白霧騰騰,久不消散。沿江長堤,蒼松林立,楊柳低垂,在壹定氣壓、溫度、風向等條件作用下江面上蒸騰的霧氣遇冷凝成了霧凇。
霧凇之美,美在壯觀,美在奇絕。
觀賞霧凇,講究的是在“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
“夜看霧”,是在霧凇形成的前夜觀看江上出現的霧景。大約在夜裏十點多鐘,松花江上開始有縷縷霧氣,繼而越來越大,越來越濃,大團大團的白霧從江面滾滾而起,不停地向兩岸飄流。
“晨看掛”是早起看樹掛。十裏江堤黑森森的樹木,壹夜之間變成壹片銀白。棵棵楊柳宛若玉枝垂掛,簇簇松針恰似銀菊怒放,晶瑩多姿。
“待到近午賞落花”,是說樹掛脫落時的情景。壹般在上午10 時左右,樹掛開始壹片壹片脫落,接著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風吹起脫落的銀片在空中飛舞,明麗的陽光輝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顏六色的雪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