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詞語翻譯:
燕山——山名,在現在河北省的北部。 鉤——彎刀,是古代的壹種兵器,形似月牙。 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
詩句翻譯: 平沙萬裏,在月光下像鋪上壹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壹彎明月當空,如彎鉤壹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解析:
首二句勾勒的是壹幅遼闊雄渾的大景觀:平沙萬裏,在月光下像是鋪上了壹層白皚皚的霜雪,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彎刀般高懸。這「月似鉤」帶有思戰之意,而燕山也是要讓讀者想到戰鬥,不過,李賀當時面對的並非邊患,而是藩鎮之禍。 後二句是說:到什麽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建立功業呢?詩人是借詠馬言誌,訴說自己盼望建功立業卻不獲賞識的苦悶。李賀另有《南園十三首(其五)》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所傾吐的,也是這種報國情懷。